散文大学生活青春

阮在泉州

2017-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安芙

泉州,午夜,小巷,歌声,一群疯子。

                                                      ——题记

 2017年的春节,我和朋友去了泉州的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做义工。在做义工的一个月里,我们遇见了来自台湾、武汉、重庆、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客人。有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学跳舞的街舞男孩,有计划出国读博的北大高材生,有留学归来的高智商的“无业游民”…… 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却在一家小小的青年旅舍,因为一次相遇,而书写了同一个故事。

 “北有798,南有1916”,我们的青旅就坐落在1916创意园区,里面有许多艺术展,还有古玩城,文化味儿十足。它位于泉州的老城区,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而这座老城区也是别有一番韵味。古老的巷子,昏黄的灯光,上蹿下跳的小野猫,“凤凰牌”自行车发出清脆的铃响,在小巷子里驰骋,车上的人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闽南语,转弯时大喊一声,然后消失在巷子口。

 老城区在时光中慢慢老去,老城区里的居民也与世无争般踏着慢悠悠的脚步,过着不紧不慢的生活。他们喜欢喝茶,家家户户都备有一整套完好的茶具,煮开水、洗茶具、泡白茶……工序一道都不能少。大家围成一圈坐好,每人面前一盏茶,茶主负责招待每一个客人,然后就开始天南地北地畅谈,盏里的茶味儿一次比一次淡,直到喝不出什么味道了,茶谈会才慢慢地散了。

 我们一结束工作,就会和店里的员工、客人聚在一起。在店里喝了茶,聊了天,茶具一收,就大部队地往街上走。不问目的,没有方向,就是走在路上。一会儿这两三人扎成一堆,东扯西扯,一会儿又和其他几人并肩走着,随意聊聊。听到前面那几个人的话题比较有趣了,就又迅速地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路走,一路聊,不过是才认识没几天的人,却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出彼此的故事。顶着星星月亮,随心所欲地行走在陌生的城市里,丝毫不会孤独。

 走到了西街,心心念念那家需要排长队才能买到的麻糍,走到一看却已经关门了。就在附近买了阿嬷的甘蔗汁,一边嫌弃它贵,一边喜滋滋地喝了起来。捧着它走进一家书店,看看明信片,摸摸小周边,和书店老板随意唠几句,学几句闽南话,什么也不买,却也满足了。

 逛到三更半夜,才舍得回青旅。一帮人兴致正高,不肯走来时的路,偏偏要穿小巷。大家都刚来到泉州不久,对这儿人生地不熟,却又都是玩心重的疯子,硬是要冒一次险。于是,一帮人浩浩荡荡地挤进狭窄的小巷,仿佛自己都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角。午夜时分,小巷子里除了昏暗幽静的灯光,什么都没有。两旁的住户早已入眠,安静地只剩下我们的脚步声和说笑声。

 磨磨唧唧地走进了创意园区,在移动图书馆前面的石凳上排排而坐,抬头看见了老榕树垂下的枝丫,跟《仙剑奇侠传3》的榕树大相径庭。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我们一同唱起了歌,唱得是任素汐的《我要你》还是别的什么歌却是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一晚“天空很高,风和清澈”,就跟五月天在《笑忘歌》里唱得一模一样。一曲毕,我们又在乌漆漆的夜里合照,照片中的笑容,仿佛能够驱散黑暗。又不知是哪个疯子提议,要比赛看谁先跑到店里。于是在一声“开始”之后,大家拼了命地在黑暗中奔跑,陆陆续续地跑到了店里,一边喘气一边哈哈大笑。

 散场的那天,有人抱着吉他,唱起了《温柔》,他的吉他声,她的歌声,融为一体。有人特地回到西街,买了烤串和啤酒。我们就坐在青旅的大堂里,开着一盏灯,喝着啤酒,撸着烤串,在不经意中,说出一句“再见”。

 无论时光如何“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经遇见过,便会是一辈子的记忆。

阮在泉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