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PMskill我是产品狗

如何告别:「产品下线」 产品经理该做些什么?

2015-12-16  本文已影响1064人  whiteplane

Down the trail by Brent Stapelkamp on 500px.com

尘归尘,土归土

所有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高强度的竞争也使得,移动应用的死亡率越来越高。根据艾媒咨询《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的数据:

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的时间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有时「如何告别」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段时间太动荡,好久没有写东西了,就着这段时间刚好孵化的产品下线了。本文算是自己对移动应用下线的过程的简单总结吧。

*不哭,好歹在我手上已经终结了3、4款应用了, _(:3」∠)_ *

既然无法继续,那就好好道别

国内大多数稍有规模的公司,关于产品上线都是有一系列的流程规范的。相反,产品下线,大多都是草草收尾,甚至有些就和慈禧老佛爷面对八国联军出逃至西安一般,神色慌慌,七零八落。

其实,作为产品经理,在能力范围之内,至少我们还可以,好好向用户道别。

1. 确定下线影响与时间点

产品上线需要有计划,自然下线有应当如此。起目的主要是为了同步各项工作的时间点,保证一些工作的顺利交接,比如计划可以包括以下主要事项:

2. 确定弥补方案

产品下线,势必对用户造成影响,一个用户也是用户,尽可能不要造成太大的伤害。伤害的来源,主要是两大块:

3. 好好写一则通告

公告的内容不外乎抒发情怀,阐述原因,确定流程,替代方案等内容。

一般通告的渠道包括:应用内的通告渠道、PR公关、社交媒体等。对于很多小产品来说,先在应用内好好写一则通告吧,可以如图所示。

一个视频类应用「演技派」的下线通告

什么,你的产品内不能发布通告?好吧,那请忽略吧。不过,目前的移动App,一般一开始就需要设计一套内容分发模块,不然运营起来真的很累

4. 资源结算与回收

外部资源包括:一些应用市场的下架、渠道或者置换资源的结算、外部云服务的结算(比如阿里云、七牛、AWS服务等),能开的发票都开好。

当然如果是一些纯本地工具应用,其实也可以一直放在应用市场上,能服务多少用户就服务多少用户吧。

内部资源包括服务器与域名资源的回收(服务已经停止)、数据与代码的备份、财务结算。

PS:关键的合同一定要交给法务、财务来处理!(如果有的话,233)

5. 收尾

到这个阶段,其实下线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从产品经理角度,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工作:

不要忘了自己

和团队里的朋友们好好吃一顿,谢谢大家辛苦付出
然后,流着眼泪,带着微笑,向过去道别,向未来进发

自强不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