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契约

2017-10-29  本文已影响19人  发疯的然然

这些年总是看到有人在说契约精神,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要靠契约约束,社会最终形态最好还是以契约为主心骨的契约社会。

和契约社会相对立的,是人情社会。在人情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依靠血缘和熟人。

那些批判人情社会的人很喜欢拿社会运行效率说事,认为在人情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淡薄的法律意识,滋生腐败。而在契约社会中,人人都会按照契约办事,那些不按照契约办事的人会受到惩罚,这样的话,诚信的人会得到奖励,从而社会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诚信。尤其在陌生人交流为主的现代,契约精神起到的作用越大,社会发展得越快。

话是这么说没错,无规矩不成方圆,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的做法应当大力支持。然而,如此复杂的社会,一纸契约真就能搞定一切问题么?

事实是,契约再完美,也不可能涵盖所有方面。

前两天,我家小可爱的闺蜜找我家小可爱玩。这位是学法律的,是个律师,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她看待婚姻的问题。她说她在婚前一定要把财产公正了,不该她拿的她没兴趣要,但是她自己的谁也别想抢。我说如果你男朋友真的显示出想要抢你财产的动机的话,你应该也不会想要嫁的吧。她说对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妈怎么想啊。

用契约约束婚姻,这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思想,但有趣的是,这世上并不存在婚姻合同这种东西。

如果把婚姻看作成一个商业合同的话,那么立刻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双方怎么样才能拟出一个比较公平的合同,这个合同又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日常生活中,如果双方要约定的事情比较简单,要拟合同的话,合同条款就会比较简单。如果比较复杂,拟出来的合同条款也会比较复杂。然而,如果把婚姻当作是商业合同的话,你会发现这条款多到根本写不完。条款都多到写不完了,那还怎样确保条款公平,怎样确保合同正常履行呢?

于是,对于婚姻,人们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双方的生活习惯等等。而这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人情。

而且,就算不是婚姻这种极端情况,那些其他领域常见的合同,也都只能说是“不完备合同”。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份合同是完备的,一定会有一些情况没有预想到。那现如今处理那些“不完备合同”违约的方式是什么呢?答案是意会,根据法官的常识来决定如何处理。所以,即使签合同是人和人约定做什么事时最主要方式的今天,人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功能。

契约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备的东西,所以从逻辑上讲,契约就不具备处理所有问题的素质。然而除了这些,万事只看契约,最终还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

我们知道,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陌生人之间的协作是社会生活的主流方式,所以在这些地方,契约精神格外浓厚。那么在这样的地方,习惯于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和过去在人情社会中的人的生活又有怎样的不同呢?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那就是邻里之间关系淡漠。

为什么?因为没有经营的必要。

契约这种东西,除了有保障约定的功能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社会生活自动化的功效。就像是程序,如果输入的信息正确,就能输出想要的结果。我住在一个地方,物业提供的服务条款就帮我搞定那些他承诺给我的,那我遇到事情找物业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跟邻居建立关系?于是结果就是,我不需要跟商量任何事。

这么做方便是方便,但也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寂寞。

人是社会动物,是群居的。于是人性中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你接触到的任何人,或者人发出来的信息,都相当于是一面镜子,当你通过镜子看到了你,你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从而获得一种令人心安的存在感。

有谁说了,我完全不需要跟任何人接触,我也可以独立生活,根本不寂寞。然而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也是一次次通过跟别人的接触得出来的。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完全不跟任何人接触……德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做过一个残忍的实验,他想知道婴儿天然地先说哪一种语言。只给新生儿生存需要的食物,但是不给任何关怀和交流,结果是没有一个新生儿能够活下来。

我是在医院长大的。有些人生病住院,从进医院开始到出院,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探望,这样的人要么情绪十分低落,要么疯狂地向外界取得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哭泣。而有些人生病住院,从进医院开始到出院,街坊邻居亲戚同事不住地探望关怀,忙前忙后,这样的病人至少心情不会太差,即使重病也不会太显得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人情社会种种不好,效率底下,但确实可以有效满足人内心的这种需求。

这不是说契约社会不好,而是说世界是复杂的。

契约社会种种好,让社会生活变得流程化、规范化,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但人情社会也不是绝对的不堪,一方面在处理无法用契约搞定的事情时可以起到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被关心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所以,完全的人情社会会有问题,同样的,完全的契约社会也不会完美无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