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6

2017-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宋逸民

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观,具体说就是臣道观。孔子把臣划分为两种,一种叫大臣,一种叫具臣。大臣不是说地位高,而是坚持道义原则。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君子的出处进退,大臣的基本原则,就是道的持守。道是标准。合乎道,是原则。如果以道事君,而君不认可,也不能违背道而顺从于君。这就是儒家道高于势,从道不从君的政治立场。

这里子路与冉有同时出现,所以注释家认为二人同时任季氏家臣。前面我曾经提出季氏将伐颛臾章子路与冉有到孔子那里汇报,子路可能已经不再担任季氏宰,只不过被冉有拉去壮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排比史料,才能搞清楚。子路,仲弓,冉有都曾经任季氏宰,其先后我手头没有资料,没有认真考察。就不下结论了。

孔子虽然对子路冉有并不是完全的肯定,有所保留。一方面是对二子有更高的期待,一方面也有一点向外人谦虚点的意思在。孔子最后认为,这两个学生虽然有待提高,但底线是在的。孔子是希望弟子能够坚守道,守死善道,而不是仅仅有功利的考量。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政治原则。孔门弟子是介于政治家与政客之间的,是不同于政客高于政客,但尚够不上政治家的标准。而孔子包括颜子做到了,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对道的坚守,构成了儒家政治的基本原则,这个到今天也不过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