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真诚的田野调查:跟随着李商隐的足迹,体会他一生的漂泊悲凉

2023-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之腾

1.真正的了解,是基于相同背景的体察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他生存过的环境。这个环境,小到一个书房,大到包括他所生活过的街道、故乡、旅居过的城市以及他格外眷恋的地方。

想要真正了解一位诗人,我们不仅仅要了解他生存的时代,同时,也要了解他的幕僚,了解他所爱的人、喜欢的饭菜、人生的追求以及那些隐秘的琐碎。

尤其是这诗人,若是生活在古代,那么,距离真正地了解,就更为遥远了。没有谁能够真的走入他们生活过的时代,我们只能扎进典籍中,不断地品读和他们有关的语句。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你足够想要了解。

2.聂作平,一个有追求的写作者

聂作平是一位专职的作家,他写过很多有优秀的作品,尤其是近几年来,他深入历史领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书籍。尤其是他的“人生地理”系列,更是别出心裁,为我们了解伟大诗人,增添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众多的诗人中,聂作平最喜欢的诗人,第一位的,要数杜甫。因此,他创作了《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而排在聂作平心中第二位的,正是写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李商隐。为此,他延续了《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的写作风格,创作了这本《此情可待:李商隐的人生地理》。

相比于杜甫的诗作,李商隐的诗作要隐晦得多。这给聂作平的解析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秉承着热爱,他还是把这件事情做到了位。

3.《此情可待:李商隐的人生地理》

聂作平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又亲身走访了李商隐生平中提到的那些地方,他尽可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李商隐的人生为我们摊开来讲。

我们因此而看到了李商隐立体的人生经历,他不再仅仅是书中的一个诗人,因为地理的联结,他切切实实地成为了我们的前辈,我们看着同样的风景,可以发出同样的叹息。

走访各地的时候,聂作平还参考了大量的县志,并提取出了和李商隐生存的那个朝代相关的事情。

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仅仅了解了李商隐的生平,同时,我们也在追随李商隐生平的过程中,逐渐地体会到了李商隐人生的不易。

这其中,有几个点格外地触动我。会昌三年,是百感交集的一年。那一年,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了。31岁刚刚在官场上有点起色的李商隐,他只能辞官回家,安葬自己的母亲。那一年,是一系列葬礼的开始。他奔波于安葬和迁葬家人的路上,这一路,感慨悲凉。

深陷牛李党争,李商隐的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他有过美好的爱情,也正是这段爱情,葬送了他未来的整个前途。当然,李商隐也并非有所抱怨,事实上,在当时的朝代下,日渐没落的唐王朝已经出现了倾颓的迹象,李商隐把自己的志向,隐匿在诗中,却未曾想过,正是这些诗,让我们这些千年后的故人,依然荡气回肠。

聂作平在《此情可待:李商隐的人生地理》这本书中,带我们领略李商隐不同时期的人生际遇。我们纵观古今,会发现这样的怀才不遇,常常有之。很多时候,最终成全我们的,不是时代,而是家人。

只可惜,李商隐身体羸弱,在47岁那一年,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人生地理,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获嘉、荥阳、苏杭、洛阳,这些李商隐曾经到过的地方,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变了模样。可尽管如此,风景不在,诗人的诗却还在。

我们品读着这些诗句,李商隐的精神内核,好像释放出了更强烈的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