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读书计划 1000本书读书计划 书评 书单 书摘读书

你不想谋生,想生活?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26人  23040f0b66d5

这两天看完了梁鸿的《中国在梁庄》

边看我的心边疼,也许自己同样是农村出生,对梁鸿笔下的一个个画面太过熟悉了,以致于看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中国在梁庄》记录了梁鸿的故乡梁庄的真实事件,如第一代打工者;王家少年强奸八十二岁的老太;奶奶活成了爹妈、老师、校长;学校变猪场;原来是被抓的人,如今是个企业家……反映了农村城市化进城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如今来到城市工作了好几年,对那些建筑工人、清洁工等似乎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有时会觉得从他们身边走过有股让人想捂住鼻的味道,于是匆匆跑过,当看完《中国在梁庄》后我心理有了种愧疚感,仿佛有了同理心。

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轻轻松松、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生活?就如王尔德说的:“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试问,谁不想?可有无奈啊……

1

“我不想死,我想活”。

这是文中春梅在服毒后被灌肠清醒的一刹那说的,也是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春梅是村里比较漂亮的小媳妇,个子高高的,圆脸大眼睛。与丈夫结婚不到一个月,丈夫就出去打工了,一年也就回来一到两次,后来为了拿过年的那双倍工资待遇,以致春节也没回。

长年累月,她时常想念她的丈夫,然而村里人并不会认为这爱情伟大,而是觉得她疯了,她婆婆说她得了花痴,想男人想疯了。长年压抑着情感又得不到众人的理解,以致最后她服毒自杀。

在外打拼,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每到过年过节,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抢票,一股返乡浪潮涌现,人们常笑说:“一到过年一线城市就变成了空城,”可见有多少“农民工”。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人民日报号上发了一篇有关养老的文,其中有一段作者说到:关于孝道,自问,心中汗颜,充满无奈。她家姐弟三人,自己在北京,姐在杭州,哥在温州,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去亲力亲为的照顾父母。

在我们今天谈经济发展,谈城市建设的时候,常常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些背后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生命被消磨殆尽,就像美国汉学家艾恺说的:“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代化不好,而是我们要珍惜,幸福生活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奉献,我们得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2

“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就是理想”。

这是梁鸿少年时代最好的朋友之一菊秀说的。

80年代后期,菊秀家人离开了梁庄,而菊秀不想做生意,不想打工,她想考学,想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然而复读了两个初三,仍然没有考上,跟父母一起摆摊她很不适应,总觉得得有点理想,于是又开始学裁缝,想着开个大的服装店……兜兜转转,最后也没赚到什么钱。

就像梁鸿说的,从某一个层面来说,确实是“理想”害了她,如果她和她的兄弟一样,没有保持着可笑的理想和尊严,放下身段,跟她的家人一起去外面打拼,她的生活也不会那样艰难,可是保有这样一份理想有错吗?没错,那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生活?

不务实,对,她太不务实了。

就像我们今天遇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总想着一进公司就要做什么,不想所谓的打杂一样,眼高手低。

早几天看到杨熹文写的一篇文章《自由职业就是二十几岁躺着赚钱?真相让你根本躺不住》,文中说到她做自媒体:日更文章需要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热点追起来便要熬夜早起甚至不睡,写作梗塞时有发生,广告商挑剔文案是家常便饭,旁人不理解你玩手机也叫事业。

然而我们看到网上说自己日赚多少钱,年赚多少钱,觉得自由职业真好,又自由又能赚钱,于是想着裸辞,报班学习后也能如他们一样日进斗金。

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来说不也是如菊秀般的“理想”吗?

记得看到一个笑话:某平台人人年薪百万,然而关注最高的问题,是50平米的房子该怎么装修。

年轻人啊,还是务实点好,别浮躁,千万别急。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读后感,不多剧透了,花点时间认真找来书看看吧。

就像我很喜欢的李小墨经常说的一句: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