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智能气功科学与养生道学•国学•养生

《传统修身法理》序(二)

2020-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石竹

作者·尹真

此书本是禅、儒心性证悟之书,所以名为“传统修身法理”者,意在提示读者、修者重视心性修持之完整而深邃的内涵,即对身、心是一统一整体的理解。

能掌控自身生死的罗近溪说:“精气载心以身,是身也,固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而具备焉者也。灵知宰身以心,是心也,亦身也,亦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而具备焉者也。” 对前者之身,称为“精气之身”;对后者之身,称为“心知之身”。圣人之修持应达到“身不徒身,而心以灵乎其身;心不徒心,而身以妙乎其心。” 还说,“人能以吾之形体而妙用其心,知简淡而详明,流动而中适则迎接于现前,感通得于当下,生也可望入于圣,殁也而可望还于虚......”

南岳慧思禅师指出:“欲坐禅时,应先观身本,身本者,如来藏也,亦名自性清净心,是名真实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断不常、亦非中道、无名无字、无相貌、无自无他、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住处、无愚无智、无缚无解、生死涅槃无二、无前无后、无中间、从昔以来无名字”。慧思禅师把“自性清净心”称作“身本”,把人之身体称作“身身”。

禅宗四祖道信曾明示学人要“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碍”。

以上所述之身,皆是心贯,心统之身而非滞于顽形之身。或谓曰:前辈之理能否真正落实到人身之体、用修持之证果上?罗近溪给出了答案:“所善理会性命,能使骨肉俱为浑化,则其体、用亦自相停妥矣”。本书从始至终皆贯穿着这一精神,且有多层内涵,望读者心领而神会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