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范蠡
范蠡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88岁。春秋楚国宛地今河南淅川县人,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
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国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两国结怨,连年战乱,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进谏越王,被拜为上大夫,他陪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为了实施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跋山涉水访到德才貌兼备奇女西施,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助勾践成就越王霸业。
一聚一散
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
二聚二散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
三聚三散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
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死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
大事记
BC536年15岁 范蠡出生宛地三户邑,其时孔子十五岁。
BC516年20岁 宛令文种见范蠡。
BC511年25岁 范蠡邀文种入越。
BC494年42岁 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
BC493年43岁 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
BC490年46岁 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
BC486年50岁 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
BC484年52岁 吴再次伐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
BC482年54岁 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
BC479年57岁 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
BC478年58岁 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
BC475年61岁 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
BC473年63岁 年底,越灭吴,夫差 。
BC468年68岁 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
BC465年71岁 越王勾践卒。
BC448年88岁 范蠡卒
名言
1君行令,臣行意。君王按照法令行事,臣子则按照志意行事。
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3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在实力明显处于强势的局面下要先发制人,而在实力相当或者自己一方处于相对劣势的充分针对敌方暴露的弱点予以反击。
4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物价上涨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跌下来,物价下跌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涨上去。
5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6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得到了机遇就不要懈怠,老天给予的机会不能利用,就会遭受惩戒。
7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粮食价格平稳了,可以带动其他货物的平等交换,
8柔而不屈 强而不刚。柔弱但不屈服,坚持自己但不刚愎自用。
9劝农桑,务积谷。发展农业,积蓄粮食。
10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经商到富有千金,作官到官拜卿相,对于普通人来讲已经到达人生的极点。这样长久地享受尊贵的名望,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