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中街的老虎灶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在长顺中街和吉祥街的交汇处,有一个卖热水、开水的铺子。房子很小,里面有一个用砖头、泥巴砌的方形的大炉子。炉子上面,是一个比较厚的钢板。钢板上有五、六个圆孔。炉子靠近烟道的地方,还有一个很大的铁瓮子,一个自来水龙头对着铁瓮子。而钢板上那五、六个圆孔,则放了五、六把铜壶。店主是把铁瓮子里面的水舀到壶里烧开,卖开水。这就是人们喊的老虎灶。
图片来自网络
一瓶5磅的开水卖2分钱,8磅的则卖3分。铁瓮子里存的热水也卖,一、两分钱就可以买一洗脸盆的热水。
这个铺子好像是由黄瓦街道办事处在经营——用现在的话说,它就是一个社区服务点。铺子里面有两个工人。一个女的,好像姓杨,三十多岁的样子,长得白白胖胖的,还经常抱着一个小奶娃儿。另一个男的,有五十多岁,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但人看上去很慈祥,大人都恭敬地称呼他为“芶代表”,小娃娃喊他“芶大爷”。
图中右边商铺即原来老虎灶所在地60年代初期,蜂窝煤还没有普及,人们做饭主要靠烧柴。一口柴灶上的铁锅,煮饭、炒菜、烧水都用它。那时候也没有洗涤精,炒过菜的锅,无论怎么洗,烧开水都不好喝。因此,要泡茶——特别是家里来了客,大人就喊“去老虎灶打瓶开水回来泡茶”。后来,虽然各家都有了蜂窝煤,自己烧开水、热水都方便了许多,但也无法满足需求,属于限量供应——因为家家户户的煤都不够用。夏天还好,可以洗冷水。冬天想泡脚、洗澡,还是要到老虎灶去买开水或热水。
老虎灶不光是卖开水,在水壶之间的空隙,还提供煮饭、炖汤、熬药之类的有偿服务。记得我们家在逢年过节或来客的时候,父亲就会喊我拿锅到老虎灶去煮饭。一锅饭,大概也就收3分钱。
在冬天的时候,由于气温低,老虎灶把水烧开的时间也要长一些,来打水的人又相对多。于是,人们就把各自带来的水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在灶的旁边,再把冻僵的双手伸向灶台,一边取暖,一边摆龙门阵。这时,那位芶大爷就时而往炉膛里加煤,时而掏煤渣,使炉火烧得更旺一些、水开得快一些。
时间进入70年代,随着蜂窝煤定量增加,以及人们生活环境改善,到老虎灶买水的人家越来越少。记不清是哪一年,办事处将老虎灶彻底关掉了 。
老虎灶这一时代产物,给住在邻近的居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也给我们的儿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