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红旗高又高
矿山红旗高又高
“矿山红旗高又高,迎着东风哗啦啦地飘,解放那天插上去,从此矿工直起腰。”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徐州矿工发自肺腑的豪迈与骄傲。
但是”直起腰”只是一个矿工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形象比喻。那个年代在井下工作,往往还真的是直不起腰来。薄煤层不到一米高,工人们往往要躺着干活,真是非常艰苦。然而,气顺了,腰板硬了,徐州矿工心比天高!
徐州煤矿是江苏唯一的能源基地,担负着支援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繁重任务。在那短缺经济的年代,各行各业都需要煤。催煤的电报像雪片一样的飘来。怎么办?“有水快流“,“地球转一圈我转一圈半”。以矿山铁人陆金龙、张建设为代表的13万徐州矿工,用血用汗换来了稳产高产。那一列列装满煤炭的火车,是钢铁,是化肥,是布匹,是矿工们“我是煤,我要燃烧”的呐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煤矿,建设现代化矿井的任务摆在了日程。经过近10年的奋斗,徐州旗山煤矿在全国第一个建成了现代化矿业。设计能力40万吨的旗山煤矿,经过改扩建和现代化矿井建设,年产达到180万吨。徐州矿务局跨入了全国屈指可数的千万吨以上大局,为国家经济建设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煤炭产业高速发展,环保、效益、安全、减产能……一个个严峻的课题摆上了日程。 在痛苦的蜕变中,徐州煤矿关井破产,下岗分流,走出徐州,跨向全国。许多工人脱下矿工服,转业干起了电力、化工,有的人换上了各式环卫、保安、家政的工装,出现在北上广深的大街小巷。
徐州煤矿这座具有137年历史的老企业,凤凰涅槃,成为国际化特大型能源集团,产业涉及煤炭、电力、煤化工和能源服务外包、矿业工程、煤矿装备等能源及关联领域。职工4万人,总资产却达到500亿元,是中国大企业500强、全球煤炭综合竞争力30强、全球能源企业竞争力500强。
日夜沸腾的徐州煤矿变了,安静了下来。现在,你看到的,那一湖湖碧绿的水,那一棵棵挺抜的树,那一座座玉立的亭……可曾想到,那里曾经是煤矿的矸子山,塌陷地,废旧的工业广场,和一条条坎坷弯曲运煤路……徐州,这座古老的煤城,如今“一城青山半城湖”,打开门户迎接各地的游客嘉宾。赢得了世界人居大奖。在徐州一面面耀眼的旗帜中,煤矿,这面高高的旗帜,永远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