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沉睡的人鱼之家》已读完。
与这本书的相遇,缘于上周去书店闲逛。在畅销书那一摞中一下子看到了这本,当时很是奇怪,竟然不知道东野圭吾还有这样一本小说,竟然连名字都没听过,不过细细想来,也找到了理由答复自己,东野圭吾的小说读过一些,但是算不上狂热粉丝,不过是读过一些热门小说,真要说本本都读过,还真谈不上。那也罢了,既然遇上,也是缘分,尤其看到《沉睡的人鱼之家》这本书的前面,有一个大牌子,赫然写着:“《解忧杂货店》之后,东野圭吾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也就动了心,想要读一下看看。毕竟《解忧杂货店》在我心中,一直是神作,从思路构思,到传达的暖意,无不触动。既然这本书的宣传,选择了与神作的对比,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一下呢。
然而,这本书却令我“失望”了,这本书不同于东野圭吾以往的风格,没有悬疑,没有探案,没有对人性的思考。也许是先入为主,总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解忧杂货店》一般,总有些地方让人拍案叫绝,可是事实上,这本小说并不是这样。
《沉睡的人鱼之家》围绕着脑死亡的瑞穗展开,整本小说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探究日本现有的法律,以及在现有法律下,深沉的母爱。没有伏笔,没怎么有千丝万缕的人物关联,故事就像家庭剧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一定的轨迹上进行。当我读完整本小说时,试着在头脑中抛去书店的宣传语,扯断《解忧杂货店》在我心中构建完善的固有思维,以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思考这个故事。若单从这本故事而言,抛去东野圭吾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本书其实有它的伟大之处,东野圭吾这一次是站在社会角度,探究脑死亡的相关法律,其实还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而从探究脑死亡这一深刻话题作为主题,这样一种选择当事人作为主角的想法,其实可以更好的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本书不同于东野圭吾以往的风格。探索内心用更加直白的方式进行描述,各个人物的心境描写、思考方式,主要以第三人称的态度来阐述,这种方式更加客观,使读者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俯看各个人物,思考时不会受主角光环的影响,能够给予相对公正的判断。
在写法上,这本书更多在于,利用各人的思考与对话,来推进故事,事情叙述也起到一定作用。
这本小说,也触发了我内心的一些东西,原来写故事,不仅要冲突,要剧情,还要传达态度和情感,最重要的,要有价值观。
这本书里还是有一些话触动了我,摘抄一下。
感到迷茫的时候,最好是让别人来做决定。要是不懂装懂,选出一种,万一不合适,都不知道该迁怒于谁才好。
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听好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考方式。
人物关系图、故事结构下一本《失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