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公社

敬畏感、秩序感、仪式感

2017-03-07  本文已影响11人  李添日记

地铁上,遇到一件觉得又有趣的事情。

大概是六七岁的两个孩子,在讨论《三国演义》,说到刘备、关于、张飞如何,说关羽最厉害,最威猛。

说得很兴奋,你一句我一句,仿佛在说戏一样。

我觉得有点惊叹,文化的力量太大了,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

从小就开始学习我们的名著了。

同样的,我在托儿管也有这样的感觉。

辅导孩子功课,看到你孩子们每天都在学习汉字,一笔一划,查拼音,读句子,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感觉意义蛮大的。

那一刻真有感觉这些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很真实的体验。

我个人观点,真的好好学习语文,这是我们的母语,是一辈子都会在用的。

尤其,鼓励孩子多读书,小学就应该读四大名著,选一些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要背诵一些经典作品。

为什么呢?

就拿我个人为例子。

在我的记忆中,我还深深记得,我第一次读《三字经》情景,就好像我第一次有了记忆一样。

但是我小学就很遗憾,除了课本基本没有看过什么书,我的父母也基本没有看过书,家里也是没有什么书的。

直到初中,我才开始看课外书,那时看课外书也是禁止的,不可思议吧,就是这样,学习是“最重要”的。

然而,我确实那时才爱上看书的,看到是“大部头”,武侠小说,金庸,戊戟,古龙等。

那时最爱看戊戟系列的什什么的传奇了,如《神州传奇》、《武林传奇》了。

金庸的也基本看完,《鹿鼎记》也有看不下10遍了,不是我爱不爱看,家里就这么一套完整的,反正没事就拿来读。

到了高中呢?

只有在高一的时候,看了几本琼瑶的言情小说,其他没有怎么读了,原因还是学习为重。

大学都是以专业课、专业类的书籍为主了。

我性格还是比较内向。

内向的人,其实都是内心活动最丰富的人,他们富于联想,会有很多很奇怪很发散的想法,创意。

看书时,特别容易引发思考。

所以,我觉得有点遗憾,我读过的书籍不多,至今还没有完整读过四大名著,从小读书的习惯没有培养好,还是家庭教育有关。

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资源绝对是丰富的了。

书籍多了,儿童书籍也更多了,但未必家长们都会选书了。道理很简单,当今各类的书籍太多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精选的能力,能够从中分类出来也是需要具备很高的水平的。

今天我还在我的写作老师那看到关于童书市场的话题,看到我都想去做了。

怎么说的呢?

第一,童书市场大不大?

其实非常大,很多家庭都有一百上千册,很舍得投入。

童书蛮贵的,一本就动辄五六十,有的家庭一买就是几千块,选的是套装。

他说,做童书的话,非常简单的策略,一岁一个书单,从0~12岁,只做套装,如果有出版社等资源,如拿到真实成本,借助微商平台,还可以快速发展。

再招募妈妈们做代理,一套就可以成为代理,消费加投资。

可能会有很多人选择,很多妈妈又是全职的妈妈,时间有的。

我有一个学员,本来要发展成为亲子导师的,赶上二胎,就暂时放下了,现在做了一个叫大V店代理,天天分享。大V店就是上面的模式,代理的基本也都是妈妈们,只不过是非常正规的做法。

第二,这是也是刚需,有很大的市场。

很多人不能理解童书市场,因为还没有结过婚,还没有孩子,总觉得没有这么多家庭需要,可能也只有进入这个圈子才了解真实情况了。

太多妈妈在寻找给孩子的书单了。

就好像我以前觉得托儿管?

有那么多人托儿吗?

一做,发现还真是刚需。

不信,可以到小学门口看看“家长们”接送孩子,为什么前面加个双引号呢?因为你放眼过去,基本全都是老太太老爷爷,年轻的面孔真的很少。

你说,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如果是上班的、做事业的,基本都是最忙的时候,那有什么时间来接送孩子呢?

家里有老人就好说,没有呢?那么就很需要找托管来接送了。

我这么一年轻的面孔,站在一堆老年人中,我又没有穿什么机构的服装,显得格外的特别。

再加上,小学的一年级书包就有10斤重了,每天的功课特别多,没有专门的辅导做功课,在家里,看看电视,玩耍一下,很容易就到晚上9点、10点都没有做完作业,有上班、做事业的,从外面回来一辅导功课,就觉得头疼,咋那么多呢?

有一位家长说,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又不忍心骂她笨,干脆送到托儿管辅导功课吧,每天做完作业才回家,省事儿。

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

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在托儿管,然后就觉得可以什么不用做了,今天就有一个孩子闹别扭。

吃完饭,大家都把自己的餐具拿到厨房,今天他偏不想拿,说这不是托儿管吗?为什么要自己拿餐具到厨房?

再次强调,这个集体生活,属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承担,最后还是把自己的餐具拿到厨房去了,这是很好的教育时刻。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一种敬畏感、秩序感、仪式感等。

这些其实都是文化、都是素质,从小就要培养的。

如很小的事情,吃饭的时候,不要拿筷子指着别人说话,在我们的文化,这就是很没有教养的行为。

类似的还有很多。

我觉得这方面,我的父母就做得很好,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书籍,也不爱看书,但是教会我敬畏感、秩序感、仪式感等。

这方面太多了,如等家人全部坐齐了才可以吃饭,要尊重其他人;老人起筷了,后辈才能动筷子;见到其他人,尤其是长辈要问好……

仪式感呢?我们这边有几个固定的仪式,例如大过年聚餐的时候,肯定是全家都要聚到一起,座次什么的都特别有讲究,一直到我爷爷辈的肯定是上座的。

规矩与爱并行。

这些都是传承,如果没有的话,很容易就培养出目中无人的德行。

我从来没见过我们这家人有小辈敢挑战长辈的,例如我们的这一房里的叔辈们,我们是不敢挑战的,他们说的永远是权威的,对于我而言也是圣旨,我绝对不会说半个不字,这就是仪式感带来的,而且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有谁跟长辈顶过嘴,同时,该喊叔的、婶的,不会叫名字。

在我老家,我甚至很多人的名字是不知道的,就是叫什么公,什么婆。

就是仪式感的培养,形成应该有的家族催眠。

我特别敬佩那种比较兴旺的大家族生活,他们普遍都比较注重这些,其中一般都有注重这方面的大家长,这种维持秩序感的大家长没有了,家族就容易散了。

但是一些恐吓性的忠告就不要做了,我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不分吃就不能过桥”,很长一段时间,我一过桥就想起我父母说过的这句话,害怕掉下去,所以,有吃的赶紧分享。

孩子就像一个能量球,需要引导合理使用能量。

就是有些孩子能量太足了,变成了调皮蛋!

为什么我们普遍的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比较好呢?除了和母亲的关系接触时间多些,还有一个愿意我们的文化比较愿意推崇母亲的伟大。

从小就有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其实,这样的歌词从小就进入国人的潜意识里,毒害还是有的,自然对父亲的排外了,其他人都是坏人的意识在,还有对单亲是父亲的孩子来说也不好。

我想以后,我不会唱这样的歌给孩子听,不过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做到绝对不催眠也不行。

我是不是有过多的担心了?

生命总有出路的,任何的一个时代,都有相应的发展方式。

要相信下一代比上一代更好。

今日讨论:你看过四大名著吗?你的阅读经历如何?

补充学习:

从1983年至今,戊老埋头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以一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先后创作完成了《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青凤传奇》、《黑鹰传奇》、《黑豹传奇》、《隐侠传奇》、《神女传奇》、《杜鹃传奇》和《刀客传奇》等长篇传奇小说共计十一部,另外还有一部《岭南一剑》中篇传奇故事。这些作品的问世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对他由衷的崇敬与喜爱,也奠定了他在我国武侠小说界的地位。

随着戊老的知名度愈来愈高,拥有的读者群人数愈来愈多,不少报刊杂志把提高发行量扩大影响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说来也真奇怪,论哪家报刊登载了戊老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占领不少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称为“戊戟现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