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比利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书评
【伊战后的一股民间力量公开揭露伊战真相,呼吁民众正视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很多参加伊战的士兵都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难以获取经济上的独立;而深度参加战争的人70%有自杀倾向;美国17%的流浪人口是退役军人,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160万退役军人中,有45%正在申请残疾补助。】
七名的突击小队成员在伊拉克进行了3分43秒的激战,侥幸逃过一劫后偶然成为万众瞩目的国家英雄,中场表演成为中场战事,浮凸在欢乐秀中的往事闪回令人叹为观止。
好久没有出现过“战争英雄”了。
对于伊拉克战争,美国民间意愿也不统一,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青年比利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书评19岁的男孩比利亲自参与战事,个人命运被推至宏伟的历史框架中,任何事物都会刺激敏感的神经。“他死的时候,有一种东西穿透我的灵魂。”在这个别人都完全不了解的世界---战场充满挥之不去的伤痛。恐惧是所有情感之母,死亡天使随时都在扇动翅膀。
青年比利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书评地狱并不是地狱才有。他的路很崎岖,一直住在雨里面,假若生活欺骗了你,后面还会有更多欺骗。这句话用在比利身上很合适。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结婚、恋爱、生子,为什么就不能轮到他比利呢?”读到这句话时泪目了。
本书从比利的角度来看待表演、看待人民、看待粉丝、看待国家和家人。身处偌大的体育场,时间凝结成重叠层出的积木,他,想落天外,存储的记忆不断发酵,中场表演和战事的场景交替转变,过去的片段不断滋养他的灵魂。
而且精妙可爱的比喻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过去是一片迷雾,吐出一个接一个的幽灵。”“财富会不会像细菌一样,靠近就会被感染。”“雪花像一阵裹着糖衣的玫瑰花瓣。”其中也不乏美式幽默:“表情就像山顶洞人看着一桶爆米花。”
宇宙是一个广大无边的记忆系统,如果你回头看,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开始。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过。
青年比利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书评更为有趣的是,文中多次提及“电影”,李安导演的新片同此书互相闪现。中国的古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还有无。假设的假设最终变成了真实的真实,嘲讽升级到的最高境界。
个人生活与世界息息相关,但又好像毫无关系。战争,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能懂得。
青年比利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书评这一天,像一块松软的奶酪,吸附了颗颗过往的芝士颗粒。(此句比喻是跟作者学习的,现学现卖)。大家希望用热情来证明战争的合理性,血气方刚的美国大兵经历了受拥戴、被邀请、被嘲弄、被遗忘、被殴打,手足无措的B班,军队与社会,上级与下级,富人与穷人在混乱复杂环境中的变化,反映出经济、社会方面的各种问题,万众快乐的绚丽表演,让年轻士兵们感官严重超载,甚至被吓得惊慌失措。剧烈的视觉对比更凸显战争的荒诞性。
龙卷风的中心他遇到了一见钟情的拉拉队员,这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仿佛“彭”的一声,他们丢弃世界遗世独立。爱情是天赐,硝烟中的情感分外令人沉醉,细腻感人又喷薄汹涌。比利第一次品尝到酸酸甜甜的惆怅和失落。
要么是美国烂透了,要么是他烂透了。
没有什么比寒冷更为真实,冬雨总是令人特别感伤,有人说,人三起三落才会成熟。参军是认识世界的速成班,长期的面对死亡能感到自己真的活着。过度曝光带来了莫名的空虚感,施鲁姆总是出现在脑海,眼之所及都是一些人的不爽嘴脸;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有强大的黑暗魔法,轻易掌控着一切,其实人类一直在自相残杀,青年典范可怜的少年渴望自我提升,一想到随机可能和无常人生他就不寒而栗。他渴望通过交流给灵魂寄上安全带,他开始关心城市,关心社会,可是只有施鲁姆愿意理解他。爱情、工作、出风头都可以拥有很多次,生命却只有一次。而我们的“比利小妞”只想要一粒布洛芬片来治愈这些烦恼。
战争也带来了养料,短暂的家庭生活让他以一种“我赚到了”的心态活着,平淡的午后休闲闪耀着啤酒的光芒,还有婚姻很重要,所以要谨慎。
青年比利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书评虽然有制作人为将故事改编成电影而积极奔走,可是大家的爱国激情很快就会消解。平淡与传奇,随机与永恒,忠贞与粗暴,放荡与圣洁,生活充满无尽的可能性。中场秀结束了,一些琐碎的阴翳都随之散去。
英雄只属于战场,最后只能重回战场,他能不能回来,当然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