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通俗解【15】下篇 第三章 欲见佛性者 须发露忏悔

2018-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印法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章  欲见佛性者  须发露忏悔 

第一节  善见 心本,永灭罪根 

      一、至诚皈命三宝,天神为作证明 

      二、大通方广忏悔文 

      三、世尊赞许善见,善见偈叹佛陀 

第二节  十方佛教授,唯有一佛乘 

第三节  善见依如来,十号法供养 

第四节  十方佛印证,罪性本空寂 

第五节  如是真忏悔,定得灭重罪

第六节  灭罪应得度,随机授果位 

第七节  本章重点提示 



连它都懂得忏悔,那我们呢?(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章  欲见佛性者  须发露忏悔

 

第一节  善见心本,永灭罪根

 

经文:【作是语已,尔时定光佛时善见王子与三千人俱,忽然之顷,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造作恶业,不可具说;或犯十恶,或犯五逆,及谤方等,或造无量阿僧祇罪,求依如来、十二部经、诸菩萨众发露忏悔,唯愿听许。”】

解经:当佛陀说完这些话之后,此时此刻定光佛处的善见王子和三千位眷属一起,忽然之间,就来到了释迦佛所在处,顶礼佛足后,共同发声向佛陀说道:“世尊啊,我们或者从无量劫以来,造作了恶业,多的都无法陈述;或者犯了十恶业,或者犯了五逆罪,以及诽谤方等经典,或者造作了无量无边无法计算的罪过,现在恳求皈依如来、圣教十二部、诸菩萨众发露忏悔,希望得到您的开许。”

经文:【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怖心难生,善根难发。欲忏十恶、欲忏五逆,乃至一阐提,欲见佛性者,应当如是,随意说之。”】

解经:佛陀开许道:“善哉善哉!善男子啊,难得你们生起对业力的恐惧,难得生起对善业的渴望。如果想要忏悔十恶业、想要忏悔五逆罪,乃至于忏悔一阐提的过失,并且想要亲见本心佛性的人,就应该像这一样,你们想要忏悔什么都可以任凭发露述说。”


 

天神为作证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至诚皈命三宝,天神为作证明

 

经文:【尔时,善见王子等三千人,闻佛慈音,正理衣服,合掌作礼,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作如是言:“世尊,我等今者,皈命十方佛,皈命十方法,皈命十方僧;次复皈命稽首东方阿閦佛,亦复皈命南方宝相佛;稽首西方阿弥陀佛,亦复皈命北方妙胜佛;稽首上方香积如来,亦复皈归命下方亿像如来;稽首东方普贤大士,亦复皈命南方持世大士;稽首西方观音大士,亦复皈命北方满月大士;稽首上方虚空藏大士,亦复皈命下方坚德大士;稽首本师定光如来,亦复皈命未来佛性;稽首他方分身化佛,皈命今者我师释迦牟尼;稽首大士维摩、文殊,亦复皈命阿难、迦叶;稽首出现四道圣人,亦复皈命有教初心;稽首大藏十二部经方等正典,亦复皈命诸余经法;稽首八分舍利形像,亦复皈命现有佛像。

四方四王,忉利释梵三十三天,虚空天上、地上地下、有诸山林树下一切神仙,有大神足者、有天眼者、有天耳者,愿使闻知,皆为证明,愿一切众生,若未忏者,皆得灭罪。

解经:此时,只见善见王子和三千眷属们,听闻了佛陀慈悲开许,就整理好衣服,合掌向佛陀致礼,并袒露出右边一侧的肩膀,右膝跪在地上,像这样忏悔说到:“世尊啊,我们今天这些人,诚心皈依十方诸佛,诚心皈依十方诸法,诚心皈依十方诸僧;又复诚心皈依礼敬东方的不动佛,又复诚心皈依南方的宝相佛;礼敬西方无量光佛,又复诚心皈依北方的不空成就佛;礼敬上方的香积佛,又复诚心皈依下方的妙色身佛;礼敬东方的普贤大菩萨,又复诚心皈依南方的持世大菩萨;礼敬西方的观音大菩萨,又复诚心皈依北方的满月大菩萨;礼敬上方的虚空藏大菩萨,又复诚心皈依下方的坚德大菩萨;礼敬本师定光佛,又复诚心皈依未来的成佛之性;礼敬他方的一切分身化佛,诚心皈依现世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礼敬大菩萨维摩诘和文殊师利,又复诚心皈依尊者阿难和迦叶;礼敬出世的佛、菩萨、声闻、缘觉四道圣人,又复诚心皈依初始发大乘菩提心者;礼敬大藏经十二部尤其是方等正法经典,又复诚心皈依种种的其他经典;礼敬荼毗后八份舍利的形像,又复诚心皈依现有的佛陀形象。

现在请四方的四大天王,忉利天、帝释天、大梵天等三十三天的天主,在虚空天上、地上地下、种种的山林树下之一切神仙地神们,还有那些具有神足通者、天眼通者、天耳通者,愿你们听到以后,都能来为我们作证明,希望一切的众生,要是还有业障尚未忏悔清净的,都能通过忏悔获得灭除罪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大通方广忏悔文

 

经文:【作如是言:我等或从无始世界及今恶身,狂惑心乱,无量倒见,烦恼恶业,不可具陈;所作众罪,不自觉知;恶心炽盛,不见后世,但见现在;乐习烦恼,远离善根,恶业障隔,近恶知识;于比丘边作非法,比丘尼边作非法,于父母边作非法;或复自在用僧鬘物,于五部僧边或作是非,或说世间无量恶业,或杀菩提善根众生,或谤法师;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谓如来无常,正法无常,僧宝无常;不乐慧施,信受邪法。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皈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发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愿又更莫造。”】

解经:“我们现在立下这样的誓言:我们也许在无始以来种种世界中以及依今世的造恶之身,因自心疯狂迷惑失心错乱,造作了无量无边的颠倒妄见,所作的烦恼恶业,多得无法陈述;所作的种种罪过,也不能自己觉知;而且邪见恶心炽盛,看不见有后世因果,只见现在眼前利益;喜欢串习五毒烦恼,却远离播种善业的根芽,由于恶业的遮障蒙蔽,喜欢亲近恶知识;还在比丘周围作不如法的事情,在比丘尼周围作不如法的事情,在父母的周围作不如法的事情;或者毫无惭愧地以贡高心态享用信众的供奉,在五部僧众周围挑拨是非,或者宣扬他人世间的无量恶业过失,或者杀害具有菩提善根的众生,或者诽谤法师;正法说是非法,非法却说成是正法;告诉他人说佛宝是无常的,法宝是无常的,僧宝也是无常的;因吝啬而不愿恩惠布施,信奉受持邪门歪道,等等,造作了种种的恶业。所以今天,生起了无量的恐惧、无量的惭愧,故此诚心皈依三宝。恳请诸佛大慈大悲,以及如同再生父母的方等经典、菩萨善知识们,听了以后允许我们,进行发露忏悔,希望能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愿我们以后绝不再造恶业。”

经文:【复次,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造作五逆,或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禁戒,作一阐提行,发粗恶言,诽谤正法,造作重禁,未曾改悔,心无惭愧;或犯十恶五逆等罪,自知定犯如是重罪,本心初无怖畏惭愧,默受供养,未曾发露;于彼正法,未有护惜建立之心,于其中间,毁呰轻贱,言多过恶;或复说言无佛法僧,或造如是十恶、五逆、无间重罪。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皈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发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愿又更莫造。

解经:“其次,世尊啊,我们或许从无量劫以来,造作了五逆罪,或者犯了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制的禁戒,造作一阐提的行为,讲说粗暴恶毒的话语,诽谤正法,造作根本重罪,不仅没有改正忏悔,而且心里无惭无愧;或者犯了十恶、五逆等罪,自己明明知道肯定是犯了这些重罪,却内心没有丝毫恐惧和愧疚,还默默地接受供养,也不进行发露忏悔;对于那些正法,不仅没有护持珍惜弘扬的心态,还在人群中间,说长道短,诋毁说其存在很多过失恶业;或者又说不存在佛法僧三宝,或者造作那些十恶、五逆、无间重罪等等。所以今天,生起了无量的恐惧、无量的惭愧,故此诚心皈依三宝。恳请诸佛大慈大悲,以及如同再生父母的方等经典、菩萨善知识们,听了以后允许我们,进行发露忏悔,希望能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愿我们以后绝不再造恶业。”

经文:【复次,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反复造作颠倒见。或四倒见:四重之法,说偷兰遮,偷兰遮法,说为四重;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净见不净,不净见净。或复邪见,赞说世典,不敬佛经,诸恶论议,蓄八不净;真是佛语,以为魔语,真是魔语,以为佛语。或复信受六师所说。或作是言:如来今日,毕竟涅槃,三宝无常。身心起惑,无量倒见,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皈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发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愿后更莫造。

解经:“其次,世尊,我们或许从无量劫以来,反复地造作了颠倒见。或者四种倒见:四种根本重罪却说是粗恶罪,粗恶罪却说成是四种根本重罪;犯戒说成是没犯,没犯说成是犯戒;轻罪说成是重罪,重罪说成是轻罪;清净行看成是不净行,不净行看成是清净行。或者具有邪见,赞叹讲说世间俗典,却不恭敬佛经,种种的粗暴争论,积蓄、积攒、从事金银、奴婢、牛羊、地产以及贩卖、耕种等不净不如法的事物;的确是佛语,却以为是魔语,的确是魔语,却以为是佛语。或者又去信奉受持外道六师的教义。或者说这样的话:如来今天,肯定是要圆寂了,三宝也是无常的。由此恶业身心生起迷惑,以及无量的颠倒邪见,所以今天,生起了无量的恐惧、无量的惭愧,故此诚心皈依三宝。恳请诸佛大慈大悲,以及如同再生父母的方等经典、菩萨善知识们,听了以后允许我们,进行发露忏悔,希望能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愿我们以后绝不再造恶业。”

经文:【复次,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及今一形,或犯招提僧物,或犯十方僧物,或犯现前僧物,或犯五部僧物,乃至一比丘物、一切檀越物;或复自称我得正法、四禅四果,缘是恶业不善因缘;或本出家,造作四重、八禁、六重、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忏悔法、众多学法、七灭诤法;或犯如是一一诸戒,从突吉罗,复至四重;或犯五逆,诽谤正法甚深经典,造一阐提行,覆藏不悔,日夜增长。

曾闻佛说,若犯四重,乃至五逆,或谤正法,若不发露,定堕地狱,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能救护,师僧父母、诸天世人,亦不能救。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是故今日,皈依三宝、过去多宝、未来千佛、现在分身诸来释迦,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发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烦恼障、业障、报障、四重、无间、十恶重罪。

解经:“其次,世尊,我们或许从无量劫以来,到现世的这一个身体期间,或者侵占了四方僧众的居舍,或者侵占了十方僧众的公共财产,或者侵占了现前僧众的共同财产,或者侵占了五部僧众的共同财产,乃至于侵占了一位比丘的物品、一切施主的物品;或者又自称说我已经获得了正法、成就了世间四种禅定或小乘四种果位,由于这些恶业的不善因缘;或者虽然已经出家,却造作四重、八禁、六重、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忏悔法、众多学法、七灭诤法罪业;或者犯了像这样的种种众多戒律,从轻罪,直到重罪;或者犯了五逆罪,诽谤正法甚深经典,造作毁灭善根的一阐提行,还试图掩盖而不知悔改,日夜之间不断增造新罪。

我曾经听佛陀说过,如果犯了四根本重罪,乃至于五逆罪,或者诽谤正法罪,倘若不进行发露忏悔的话,一定会堕入地狱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谁也没办法拯救护卫,师长、僧众及父母亲、一切天神和世间人,也不能拯救。所以今天,生起了无量的恐惧、无量的惭愧,故此诚心皈依三宝、过去世的多宝佛、未来世贤劫的千佛、现在分身而来的一切释迦化佛,恳请诸佛大慈大悲,以及如同再生父母的方等经典、菩萨善知识们,听了以后允许我们,进行发露忏悔,希望能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烦恼障、业障、所知障、四根本重罪、五无间罪、十恶重罪。”

经文:【复次,世尊,我等今者,为诸众生及自己身,十方佛前,今者忏悔:一切众生,无量劫来,不识诸佛及父母恩,不解善法,造作众恶;自恃种性及诸财宝,盛年放逸,作诸恶业,随心所作,不见其过;凡夫愚行,无智暗覆,亲近恶友,烦恼乱心,五欲因缘,不知厌足,心生忿恚,故作众恶;亲近非圣,因生悭嫉、贫穷因缘而造诸恶;及以女色,奸谄作恶,系属于他;常有怖畏,不得自在,诸结恼热,贪欲恚痴,娆动其心,渴爱所逼,造作众恶;身口意恶所集三业,是众罪等,今悉忏悔;或不恭敬佛法圣僧,如是众罪,今悉忏悔;或不恭敬菩萨缘觉,如是众罪,今悉忏悔;以无知故,诽谤正法,不知恭敬父母师长,如是众罪,今悉忏悔;愚惑所覆,骄慢放逸,因贪恚痴,造作诸恶,如是众罪,今悉忏悔。我今供养十方诸佛,愿诸众生,令住十地,悉令具足如来正觉。”】

解经:“其次,世尊,我们今天这些人,为了一切众生以及个人自身,在十方诸佛面前,现在至诚忏悔:一切的众生,无量劫以来,不知道感激诸佛以及父母的恩德,不知道了解行持善法,却造作众多恶业;自恃着种性高贵以及拥有种种财富,青壮年放纵逸乐,作下种种的恶业,任意胡作非为,而看不见其中的过失;以凡夫愚痴的行为,缺少智慧而被无明覆盖,交结一些恶友,因五毒扰乱了内心,对五欲的因缘,从不知道厌恶和满足,心里总是充斥着嗔恨和怨恨,故此造作下众多的恶业;又去亲近一些伪装的圣贤,因此生起小气嫉妒、导致贫穷等因缘而造下种种恶业;以及采用女色,或者奸邪谄媚的手段造作恶业,来控制他人的身心;也会常常会因害怕失去利益,而无法得到自在,种种结缚烦恼炽热,贪嗔痴三毒,扰乱动摇自己的内心,被渴望爱欲所逼迫,造作众多恶业;对身口意三门作恶所聚集的三业,像这些众多的罪障等等,现在都至诚忏悔;或者不恭敬佛法僧三宝,像这些众多的罪障,现在都至诚忏悔;或者不恭敬菩萨或者独觉佛,像这些众多的罪障,现在都至诚忏悔;因为无知的缘故,诽谤正法,不知道恭敬父母双亲和师长,像这些众多的罪障,现在都至诚忏悔;因被愚痴迷惑所蒙蔽,骄傲自满放纵逸乐,因为贪嗔痴,造作了种种恶业,像这些众多的罪障,现在都至诚忏悔。我们现在供养十方的诸佛,愿一切众生,都能让他们安住在十地的境界,都使他们具足如来的无上正等正觉。”

 

随喜赞叹是最简单易行的菩萨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世尊赞许善见,善见偈叹佛陀

 

经文:【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善哉善哉!大士大士,自能观身不善恶业,生大怖畏,发露诸恶,复为众生,忏悔众罪,以是名汝是真大士;自离众恶,复令众生,远离众恶,是故名汝是真大士;不自愿身,先愿众生,令得正觉,是故名汝是真大士、是真大士!”】

解经:此时,佛陀告诉善见王子说:“善哉啊善哉!大菩萨啊大菩萨,你们不仅能观察自身的不善恶业,生起巨大的恐惧心,自我检讨种种的罪恶,还能为了一切众生忏悔种种的罪业,所以你称得上是真正的大菩萨;你们不仅自己能够远离众恶,还能使众生们远离众恶,所以你称得上是真正的大菩萨;你们不愿意自身成就,却愿意先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正等正觉,所以你称得上是真正的大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

经文:【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忏悔以讫,以偈赞佛:

唯佛一人独第一,  三界父母一切智,

于一切等无与等,  稽首世尊希有比。

凡人行惠为己利,  求报以财而给施,

佛大慈仁无此事,  怨亲憎爱以等利,

大精进人我皈命。  佛两足中尊最上,

智慧眼人能知见,  诸天不解此智慧,

过去未来今诸佛,  一切我皆稽首礼,

如是我今皈命佛,  亦如恭敬三世尊。】

解经:此时,善见王子以及三千眷属们忏悔完毕后,以偈颂来赞叹佛陀道:

唯有佛陀一人是最殊胜的,是三界众生的父母,具有了知一切的智慧,

对于一切的智者没有能与您相提并论的,故此礼敬希有难比的世间最尊贵者。

凡夫行持恩惠是为了利益自己,为了求得回报所以才以财物来作布施,

而佛陀具有广大慈悲,所以并不存在这种现象,对于怨敌和亲人的厌恶和亲爱,都能以平等心去利益,

大精进的人啊!我诚心皈依您。佛陀福报和智慧二种资粮中最圆满至上,

只有等同于佛的智慧眼人才能知见,一切的天人都无法理解佛陀的智慧,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诸佛,一切的佛陀我都要礼敬,

如同我现在诚心皈依释迦佛,就像是恭敬三世诸佛一样。

 

十方诸佛教你什么是真正的报恩(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节  十方佛教授,唯有一佛乘

 

经文:【尔时,十方诸佛,即为善见王子,及三千人,而说偈教:

若欲求佛道,  常随多闻人,

如事善师想,  成佛亦不久;

若持戒清净,  是名实比丘;

若有能观空,  是名得三昧;

若有能精进,  是名行道人;

若有得涅槃,  是名为实乐。

持戒大沙门,  大戒清净尼,

半月常布萨,  结净行乞食,

身被僧伽梨,  衣钵行随身,

诸天皆欢喜,  恭敬合掌礼,

我使诸天人,  以为作给使,

亦如诸小天,  奉事天帝释,

今日得现报,  未来不可量,

出家持禁戒,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除我及菩萨,

世间一切人,  心生清净信,

了知十方佛,  常住不涅槃,

法僧亦复然,  如是诸人等,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世间一切人,  心无分别相,

了知一乘道,  过去并未来,

十方及现在,  唯有一佛乘,

无二亦无三,  若能发是意,

心无分别相,  如是诸人等,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若能有一人,  于我灭度后,

心常生信解,  皆言诸众生,

悉有如来性,  如是诸人等,

亦名报佛恩;  若修一念善,

不求天果报,  直向无上道,

亦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于我灭度后,  若能有一人,

须臾读是经,  敬重佛法僧,

孝顺供养师,  如是诸人等,

亦名报佛恩;  若人舍一财,

饮食及衣服,  普施诸大众,

亦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于我末法中,  有能化一人,

须臾听是经,  复胜别供养,

百亿菩萨众,  如是大乘经,

诸佛菩萨母,  念佛敬是经,

并诸菩萨众,  等心无彼此,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有能末法中,  若欲报佛恩,

一念在禅定,  胜活三千界,

满中一切人,  谤禅坏乱众,

如杀三千界,  满中一切人,

及诸众生类,  谤禅坏乱众,

其罪亦如是,  若人见修善,

诽谤不信受,  断坏三宝种,

不名报佛恩。】

解经:此时,十方的一切诸佛,当即为善见王子,以及三千眷属,用偈颂宣说教言:

如果想要追求成佛之道,要经常追随闻多识广的人,

如同承事善知识一样的看待,那么成佛的那一天也会不远啦;

如果持戒清净,就是真正的比丘;

如果有人能安住空性,就是证得了禅定;

如果有人能精进修行,就是真正的行道者;

如果有人能证得涅槃,就是真正的大安乐。

持戒的大比丘,还有持戒清净的比丘尼,

能够每半月经常作发露忏悔,依净行乞食生活,

身穿僧伽梨法衣,出家众三衣和钵器随身携带,

一切的天众看了都会欢喜,并恭敬合掌顶礼,

我们也会让所有的天人,为他们作供给和差使,

就像那些小天王,供奉承事天王首领帝释天一样,

现世就能获得现世善报,未来的利益更是无法计算,

出家修行严持禁戒,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

其次,善见王子们,除了我们以及大菩萨们,

世间的一切人,如果能心生清净信心,

能了知十方的诸佛,都是恒常住持不生不灭的,

法宝、僧宝也是一样的,如此来了知的这些人们,

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其次,善见王子们,

世间的一切人,如果心中不执著分别相,

能了知一佛乘之道,过去世和未来世,

现在世以及十方的世界,都是唯有一佛乘,

没有二乘也没有三乘,如果这样来思维,

心中不执著分别相,如此来了知的这些人们,

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其次,善见王子们,

如果能有一个人,在我灭度之后,

内心恒常生起信心和理解,总是说一切的众生,

全部都有与佛无二的佛性,如此来了知的这些人们,

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如果有人能修持一念的善愿,

不为了获得天界等世间福报,直接回向于成就无上佛道,

也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其次,善见王子们,

在我灭度之后,如果能有一个人,

即使一瞬间读诵这部经,敬重佛法僧三宝,

孝顺供养师长,如此来了知的这些人们,

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如果有人能施舍一分钱,

或者饮食以及衣服等,普遍供养布施一切大众,

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其次,善见王子们,

在我的佛刹末法时代,如果有能度化一个人,

瞬间听闻这部经,这个功德又超过了一一供养,

百亿的菩萨众,这部大乘经典,

是诸佛菩萨的智慧源泉,念诵佛号并恭敬这部经,

和一切的菩萨众,以平等心看待不分彼此,

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其次,善见王子们,

如果有人在末法时代中,想要报答佛陀的法恩,

假若以一念安住禅定中,就超过了如同拯救了三千大千世界,

充满其中的一切人的生命,而诽谤禅定破坏扰乱的众生,

则如同杀害了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其中的一切人,

以及种种的有情生命,诽谤扰乱破坏禅定的众生,

所造的罪过就像这样深重,如果有人见到他人修持善业,

进行诽谤并且不信受,则是中断破坏了三宝的法种,

就不是在报答佛陀的法恩。


 

法供养才是修持供养的终极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节  善见依如来,十号法供养


经文:【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蒙佛教已,欢喜顶受,重说偈言:

我等今者,  稽首过去,  未来现在,

三世诸佛,  亦复皈命,  释迦文佛;

稽首八万,  四千法藏,  亦复皈命,

诸余经法;  稽首过去,  维摩文殊;

亦复皈命,  多闻大智,  阿难舍利;

稽首无学,  五分法身;  亦复皈命

始学初因。  

稽首以讫,  重说偈言:

诸佛说何实?  何者是不实?

实之以不实,  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实相,  不戏于诸法,

怜愍众生故,  方便转法轮。

诸圣所从来,  佛示如是来;

实相及所去,  佛亦尔无异。

诸圣如实语,  佛亦如实说,

以是故名佛:  多陀阿伽度;

忍铠心坚固,  精进弓力强,

智慧箭劲利,  破骄慢诸贼,

应受天世人,  一切诸供养,

以是故名佛:  以为阿罗诃;

正知苦实相,  亦实知苦因,

知苦尽实相,  亦知苦尽道,

真正解四谛,  定实不可变,

是故十方中:  号三藐三佛;

得微妙三明,  清净行亦具,

是故号世尊:  鞞闍遮罗那;

解知一切法,  自得妙道去,

或时方便说,  愍念一切故,

灭除老病死,  令到安稳处,

以是故名佛:  以为修伽陀;

知世所从来,  亦知世尽道,

以是故名佛:  为路迦鞞陀;

禅戒智等眼,  无及况出上,

以是故名佛:  为阿耨多罗;

大悲度众生,  软善教调御,

以是故名佛:  富楼沙昙藐;

智慧无烦恼,  说最上解脱,

以是故名佛:  提婆魔(少/兔)舍;

三世动不动,  尽及不尽法,

道树下悉知,  是故名为佛。】

解经:此时,善见王子及三千眷属得受佛陀的教诲以后,欢喜地顶礼奉受,并再次的用偈颂说道:

我们今天,礼敬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

三世的诸佛,又复诚心皈依,释迦牟尼佛;

礼敬八万四千的法藏,又复诚心皈依,

一切其他经法;礼敬早已成佛的维摩、文殊;

又复诚心皈依,多闻具大智慧的阿难、舍利弗;

礼敬无学道的五分法身;又复诚心皈依

初始发菩提心者。

礼敬完毕,又再次用偈颂说道:

诸佛所说的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不真实?

所谓的真实和不真实,二者都是了不可得。

离言绝非才是真正的实相,没有在诸法中戏论,

只是为了怜愍众生的缘故,才假名言方便转动妙法。

一切的圣贤示现随顺而来,佛陀也示现如是而来;

诸法的实相以及随顺而去,佛陀也示现相同无异。

一切圣贤的言语真实无虚,佛陀言语也真实无虚,

以此之故就称佛陀为:如来

忍辱心像铠甲般坚固,精进行像硬弓般强力,

智慧观像弩箭般劲疾,破除骄慢等种种贼寇,

应该受到天人和世人,一切种种的供养,

以此之故就称佛陀为:应供

正确了知痛苦的现象,也真实了知痛苦的原因,

了知痛苦消亡的结果,也了知痛苦终结的方法,

真正了达了四圣谛法,决定真实不可改变,

所以在十方世界中,号为:正等正觉

证得微妙的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具足清净行持,

以此之故就称世尊为:明行足

理解了知一切法,自身证得妙果而去,

或者有时以方便假说,愍念一切众生的缘故,

灭除了老、病、死,使他们能到达安稳处,

以此之故就称佛陀为:善逝

知道世间从哪里产生,也知道世间消亡的道理,

以此之故就称佛陀为:世间解

具有戒定慧的智观,没有能超过者,

以此之故就称佛陀为:无上士

大悲愿力度化众生,柔和善巧教导调伏,

以此之故就称佛陀为:调御丈夫

智慧而无有烦恼,解说最殊胜的解脱法门,

以此之故就称佛陀为:天、人师

超越了三世中动或不动,有尽及无尽的诸法,

在菩提树下就全都觉悟,以此之故就称佛陀


 

如是罪性,但从虚妄颠倒心起,无有定实而可得者,本唯空寂。愿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罪根。(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节  十方佛印证,罪性本空寂

 

经文:【尔时,十方诸佛,入神通三昧,而自举身处于空中,异口同音,唱如是言:“是善见大王,及以三千人,汝等罪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心实故,善力实;心解故,罪性解;空慧故,罪性空;信力故,福力多。若能如是忏悔者,则为已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忏悔灭罪已,常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如是忏悔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顺此大乘经,得入菩提门。”】

解经:此时,十方诸佛,都安住在神通禅定之中,而将自己身体升到虚空中,异口同音,大声说了这些话:“此善见王子,以及三千眷属们,你们的罪业自性,既不在外境、不在内心、也不在二者中间,因内心坚固的缘故,善业力量就坚固;因内心解脱的缘故,罪业的自性就解脱;因空性智慧的缘故,罪业自性也是无自性;因信心力量的缘故,福报力量就大。如果能像这样来忏悔的人,则为已经见到我,也见到了多宝佛,以及所有的化身佛。忏悔消除罪业以后,恒常的见到我今天教导度化菩萨们,像这样来忏悔的人,可以让我以及化身佛、灭度的多宝佛,一切诸佛都能欢喜欣慰;十方现在的诸佛,还有过去未来的诸佛,也能见到也能供养,也能令他们欢喜欣慰,遵循这部《圣大解脱经》修行,就一定能够获得证入无上菩提正觉之门。”


如是真忏悔(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五节  如是真忏悔,定得灭重罪

 

经文:【佛告诸弟子:“有罪欲忏悔,当如善见王,礼是三世佛、十二部尊经、诸大菩萨僧,一一心礼;亦如遭我想、值我想、见我想,见一佛想、二佛想、七佛想,见百佛想、千佛想、万佛想,亦如见无量佛想,如是一一心礼,是人福德无量,灭除生死重罪,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安住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是故悔诸罪,至心谛信之,定得灭重罪。”】

解经:佛陀告诉所有的弟子们:“如果有罪业想要忏悔的人,就应当像善见王子他们一样,礼敬经中的佛宝三世佛、法宝圣教十二部、以及僧宝诸大菩萨僧众,一一的以至诚心来礼敬;也要像遭遇我一样、值遇我一样、见遇我一样,见到一尊佛相、二尊佛相、七尊佛相,见到百尊佛相、千尊佛相、万尊佛相,也如同见到无量尊佛相,像这样的一一以至诚心来礼敬,这将获得无量的福报和德慧,灭除一切的生死重罪,无法计算的时期中,都不会堕入三恶道,安住于成佛之道,这一点确信无疑。所以忏悔种种罪业,以至诚心真正地相信,就一定能获得灭除重罪。”

经文:【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俱发声言,以偈赞佛:

世尊大慈悲,  释种大法王,

处众师子吼,  普摄诸众生,

视众如一子,  无彼亦无此,

已见无上尊,  是故今敬礼。】

解经:此时,善见王子及眷属三千人等,共同发出声音,以偈颂赞叹佛陀说:

世尊是具有大慈大悲的佛门大法王,

在大众中能作无畏的狮子吼,普遍摄持一切众生,

看待众生如同独生子,不分彼此高低贵贱,

现在已见到了无上的世尊,所以礼敬皈依。


第六节  灭罪应得度,随机授果位

 

经文:【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等:“若能如是发露忏悔,不覆藏罪,是真菩萨。汝于来世,必得作佛。复次,善男子,于我灭后,有能直心礼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菩萨僧者,是名报三宝恩,即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灭是罪已,应以须陀洹得度者,授与须陀洹果;应以斯陀含得度者,授与斯陀含果;应以阿那含得度者,授与阿那含果;应以阿罗汉得度者,授与阿罗汉果;应以辟支佛得度者,授与辟支佛果;应以菩萨得度者,授与菩萨果。今是经中诸大菩萨摩诃萨,得一生实相,皆由礼是十方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二生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毕竟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悟第一义谛,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首楞严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不退忍、如法忍、如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陀罗尼大念心无碍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师子吼三昧、金刚三昧、五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平等三昧、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皆由礼是十方无量三世诸佛。”】

解经:此时,佛陀告诉善见王子以及三千眷属:“如果能如同前面这样来发露忏悔,不遮盖隐藏罪业,才是真正的菩萨。你们于未来世,必定能够成佛。其次,善男子,在我灭度之后,如果有能以质直无虚假谄曲的心,来礼敬此经中所说的佛宝十方诸佛、法宝十二分部、僧宝诸菩萨僧们,就可以称为是报答三宝的恩德,即可灭除十恶罪、五逆罪以及诽谤方等经的过失;灭除这些罪业以后,应该以声闻乘须陀洹果得度的人,就授记他获证须陀洹果;应该以声闻乘斯陀含果得度的人,就授记他证斯陀含果;应该以声闻乘阿那含果得度的人,就授记他证阿那含果;应该以声闻乘阿罗汉果得度的人,就授记他证阿罗汉果;应该以缘觉乘辟支佛果得度的人,就授记他证辟支佛果;应该以大乘菩萨果位得度的人,就授记他证菩萨果位。而今天这部经中的诸大菩萨们,都是已经即生证得了实相的补处菩萨,这都是由于礼敬经中十方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还有的菩萨,是证得再过两世成佛的,也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还有的菩萨,是证得了究竟的智慧,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有的菩萨,获得悟入第一义谛,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有的菩萨,证得了首楞严禅定,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有的菩萨,证得了虚空禅定、智印禅定,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有的菩萨,证了得不退忍、如法忍、如法界的境界,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有的菩萨,证得了总持广大念心的无碍智慧,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有的菩萨,证得了狮子吼禅定、金刚禅定、五智印禅定,都是由于礼敬经中三世诸佛的缘故;或者有的菩萨,证得了平等禅定、大慈大悲无上正等正觉佛行,都是由于礼敬经中十方无量无边三世诸佛的缘故。”


 

理事双运是为真忏悔(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七节  本章重点提示

本章内容,虽然从形式上也不离于皈依、礼敬、供养、忏悔,但更多的是在前面事忏基础上,进入理观阶段,也就是马鸣菩萨所说的依“真如门”以实相起修,当然,我们也不能将事忏理观截然分开,因为事忏之中既含理观理观之中不离事忏,但真正的忏悔必须是如同本经中的实相真忏悔”,否则罪业是无法彻底清净的,笔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并非是出于喜好心性修持偏于中道,而是法性所决定,道友们可从此处细细审思,如果罪性实有,则万古不易,正因为本性状态中,无自性的罪业也不离无常特性,所以它才有被忏悔清净的可能性,也必须有理观支持,才能明达罪业本空而清净。是否如此,请诸君自参。

但对于仍然处于无明迷惑中的众生而言,因果的的,业力确确,罪障不忏,不会自行消失,明见佛性更无从说起,正如地藏菩萨所言: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又说:“如是实体功德之聚,一切众生虽复有之,但为无明曀覆障故,而不知见,不能克获功德利益,与无莫异,说名未有;以不知见彼法体,所有功德利益之业,非彼众生所能受用,不名属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见彼法身,然后乃获功德利益,是故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

可见忏悔法门必不可少。

所以,本经中专门示现忏悔行门的第四位菩萨应机而来,即定光佛(燃灯佛)座下的善见王子和他的三千眷属,来到了佛前。所谓“善见”,即善于观见,观见什么?外见因果取舍,内见诸法实相,因此名为“善见”。

菩萨希望一切的众生,要是还有业障尚未忏悔清净的,都能通过今天的忏悔获得灭除罪业,然后善见菩萨代表一切众生,在十方诸佛三宝面前,以无量的恐惧、惭愧心态,进行了彻底深刻的忏悔,可谓面面俱到,种种罪业无不囊括,希望能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愿众生以后绝不再造恶业,永远安住在十地的境界,并具足无上正等正觉。无数的各类神众也为众生的忏悔和愿力,做了盟誓证明。

佛陀则认证善见菩萨说“想要亲见本心佛性的人,就应该像这一样。”,并连续多次赞叹善见王子为“真正的大菩萨!”善见王子也用偈颂对佛陀的伟大进行了高度赞叹。

此时,十方释迦化佛又围绕着一佛乘、一相三宝、众生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对善见王子们进行多种说法教授,教导众生如何作才算是真正的报答佛恩。

善见王子随后,又借用“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这十种佛号的表现形式,向佛陀做了对本经法义理解的境界法供养,将诸法实相总结为不生不灭、远离二边,离言绝非,相对二法了不可得,怜悯有情,才以名言假相方便法门利益众生。

随后,十方诸佛对善见王子的法供养予以了印证:“罪业自性,既不在外境、不在内心、也不在二者中间,因内心坚固的缘故,善业力量就坚固;因内心解脱的缘故,罪业的自性就解脱;因空性智慧的缘故,罪业自性也是无自性;因信心力量的缘故,福报力量就大。如果能像这样来忏悔的人,则为已经见到我,也见到了多宝佛,以及所有的化身佛。遵循这部《圣大解脱经》修行,就一定能够获得证入无上菩提正觉之门。”

释迦佛也告诉所有的弟子们,要像善见王子一样的忏悔才是“真忏悔”,通过至诚礼敬三宝来忏悔,一定能够获得无量福慧,灭除一切的生死重罪。

既然罪业已经清净,那么必然有所成就,诚如本经各章节中,闻法后获证果位利益有不同层次差异显现般,于是紧接着佛陀授记说,这样发露忏悔灭除罪业后,应该以什么乘门果位得度,就会授予相应的授记,并于未来世终究能够成佛。而这些种种的果位成就,都是由于礼敬经中十方无量无边三世诸佛的缘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完继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