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父母37
2023-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读书
34 当孩子烦恼的时候,我该做些什么呢?
在“蛹”的时期,不去惊动孩子也很重要。
人们其实特别讨厌别人随意地闯入自己的世界,尤其是心里有烦恼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不过父母却经常对孩子这么做。
父母想着是为了孩子好,却往往过了度,擅自踏入了孩子的世界。本来让孩子自己安静地哭一会儿就好了,但父母容易因为担心而管来管去,“怎么哭了?”“赶紧说啊!”父母有时甚至会对孩子动怒发火:“不许哭了!”“真烦!”
相比之下,更好的处理方式是允许孩子尽情地哭泣,然后轻轻说一句“等你哭完了来这边吧,我们一起吃饭”就可以了。
不管是多么亲近的关系,在有些问题上也束手无策,不能直接治愈对方的痛苦。比如,当一个人失恋的时候,如果别人说:“你打起精神来!”那他肯定很生气吧。而如果能想到“他肯定很难过”,不去惊动他,让他静静地自己待一会儿,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更好。
父母可不能总是忍不住过去跟孩子说点儿什么,因为人是在感受伤痛的过程中成长的。如果一直没受过伤的话,无论多么注意,总有一天还是会摔倒的。如果不在真正摔倒之前做些练习的话,到时候就会傻到连怎么摔倒、怎么站起来都不明白。人是不可能不受伤就获得成长的,而且不管自己和别人有多么亲密,人的本质终归是一个人存在。这种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父母的直觉很灵敏的话,会立刻明白“这时候我最好别说话”。其实父母靠直觉能领会到很多,比如,“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伤心事啊”,所以要多相信自己的直觉。当然,可能孩子根本就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纠结和烦恼。我甚至觉得,其实并没有把所有事全都告诉父母的傻孩子吧?所以父母只要想着“孩子拥有自己的世界,很了不起”,对孩子表示尊重就可以了。
我们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不一定非要“理解”对方,只要能够治愈对方就好了。“你对于神灵有什么看法?”“你对死亡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我不会直接问孩子,孩子也不会跟我说。只要我能够尊重孩子拥有自己的神灵观、生死观,孩子自然就会慢慢好起来的。其实孩子们的内心中对这些深奥的东西是相当有想法的,所以就算父母不那么理解孩子的想法也很正常。 换位思考一下也就明白了,“‘我’的事,‘我’自己最知道”,这毫无疑问。不过,也有很多连“我”都不知道的“我”自己,不是吗?
每个人都很了解他人并不了解的“我”,可像“我从没想过自己在这种时候会大声怒吼”“没想到我竟然会逃避”这样的时候,也是有的吧?
总而言之,无论哪种样子都是自己,虽然也有让自己陌生的部分。所以,“因为我是他爸,所以很了解他”的说法就不成立。连“我”都无法了解全部的“我”,父亲又怎么能做到呢? 但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常常会轻易下结论:“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结果把孩子无限的可能性压制了。比如父母可能会说:“你看看你自己,就这样怎么可能考上大学?”父母觉得自己了解孩子才这么说,可说不定孩子就真的能考得上呢!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用开放性的目光观察孩子的无限可能,还是把孩子塞进自己造出的框架里让自己感觉安心呢?这些既可能是好的可能性,也可能是不好的可能性,但毫无疑问都非常重要。
父母很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事实,但肯定也有不了解的地方。可现在的父母总觉得“我了解的”,是不是过于自信了呢?优等生不一定一直顺风顺水,被贴上“臭名昭著”标签的不良少年说不定有一天也会发奋向上。无论是谁,都隐藏着未知的可能性。
的确,有些孩子虽然被父母压制了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却反而更加努力反抗,最终迈向成功,成为职业棒球选手、演员等,其实那也很不错。要是因为父母的反对就放弃梦想的话,那还是尽早放弃为好。
青春期是孩子成为成年人之前非常严峻的一个时期,用比喻来讲,就是“蛹”的时期。毛毛虫在蛹里面经历身体的痛苦变化,最终羽化成蝶。在这段时间里不去惊动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这孩子将来会走上哪条道路呢?”怀着这样的期待守护着孩子就好了。
我的回答和思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干预是必要的,也应该是适度的。没有干预,要父母干嘛,但干预太多的话,孩子还是孩子自己吗?要给孩子适度成长的空间、时间。如何掌握这个度,是非常重要的、值得父母为之努力。要用心守护,而不是用力监管,因为孩子不是你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