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
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应该具备的能力,领导力是每个人都应该修行、具备的能力。具备领导力应该是有成长性思维、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应该将理念、方法论和能力做到三位一体才是最佳路径。
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说着容易操作起来并非轻而易举。
可以理解为老子哲学里的 “道法术”
道就是 理念 理念就是道 ,是愿景目标,是方向,是事情的根本;
法 就是方法论,要有正确的做法和方式;
术 就是套路和能力。
这是目前我所接触到的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这些具有前瞻性书籍中所共同指向的精髓。
比如为人父母这个终身的职业就需要具备领导力。你得了解一些理念,以成长性的思维来看待孩子,得承认并接受孩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关键期——婴幼儿时的口欲期、一两岁时的数形敏感期、秩序敏感期,三五岁时的习惯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等。
有了这些理念,陪伴孩子成长中看到宝宝不断的拿起东西就往嘴巴里塞就不会觉得他不讲卫生了——这是婴儿认识世界靠嘴巴这一口欲敏感期的常见行为;看到一两岁的孩子一天到晚喜欢玩水玩沙子玩的不亦乐乎,把家里不同的瓶瓶罐罐各种东西当做器具,从大瓶子里倒到小瓶子里,从小碗里倒到大碗里,不要担心孩子弄湿弄脏衣服了,不要因为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而去制止他,因为这是培养他的数形思维、专注力的最佳敏感期。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天天被电视、手机、iPad陪伴着长大的孩子进入学龄期很难安静专注地投入学习的深层原因。
爸妈会觉得长到十二三岁以后的孩子越来越难以掌控,无法理解,简直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这是因为孩子来到了青春期叛逆期,他们的理智脑还没有成熟,情感脑就在高速发育,只有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才能明白孩子看似常常跟你顶撞,实则是缺乏爱、安全感,缺乏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孩子自己也不明白为何会处于这种难以掌控的状态,这样才能温馨和谐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一人生重要的转折期。
比如说为人师(长)不能给孩子动辄贴上标签,不能固化性思维的看待孩子,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会知道当年和自己同班学习的一众同学中,可能当年在老师眼中最不值一提的如今却是同学聚会中最呼风唤雨的,当年看着木讷不擅表达的,如今反倒做了培训师讲师,成了侃侃而谈的……
人都不人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只有前瞻性的熟知一些理念,掌握一些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方能匹配、适应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
就像我们身体里常见的情绪:愤怒、担忧、恐惧,包括对他人的不信任,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人类误判心理学。这也是理念,不懂得这些就经常就无法与这一类情绪和解,就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家庭、工作、生活乃至个人提升。整个人就会活的非常的拧巴,执念丛生。
《怪诞脑科学》这本书告诉我们说人的大脑其实是一个半成品,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是一个理智的、冷静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常常会产生莫名的情绪,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所以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炼。王阳明和曾国藩这些人中之龙整天强调的就是就事论事——能够念念在兹,活在当下,有事就处理这个事……
为什么说这个境界特别高特别难以达到,原因就在于它需要你我过滤掉特别多莫名的情绪。
所以过滤我们的情绪,回归冷静客观的自己,就是一种看似简单实操性极强的能力。
明白了这些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我们给出的评判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部落效应就是一个于我而言全新的理念却常常在工作生活自觉不自觉中屡屡中招的一点。
部落效应就是我们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表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哈佛国际谈判项目创始人丹尼尔·夏皮罗教授提出,源自个人专著《不妥协的谈判》一书。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归为某个团体里,从而和另外一个团体对抗的一种现象。人们陷入部落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学习部落效应,为我们点拨了群体归因,让我们拓展了沟通的视角。
我们往往因为自己是某一国、某一个城市、某一个血统、某一党派、某一行业的人,就会极力地维护这个部落。殊不知部落效应会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这就需要我们历练思维的全面性。
做到思维的全面性就意味着能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接下来才有可能做到思维的公平性、思维的勇敢性。
看看,你得敢想,你得敢做,你得敢于跟别人不同……这些都绝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历练。
领导力绝非1+1。
正因为不易,所以更要努力,通过多读书,多学习来提升自己。
还是那句话,读书点亮生活。
Ycy38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