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其实是温情的世界
今天一口气读完了雨果的《悲惨世界》,突然激起了强烈的写点什么的愿望,是啊,要写点什么,所谓经典的巨大魅力可能就在这吧。
《悲惨世界》很著名,跟它一样著名的是《巴黎圣母院》,而它们都出自一位作家之手,这个人就是维克多·雨果,被誉为“法国的莎士比亚”,相信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对于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
雨果虽然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却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员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关怀,《悲惨世界》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
雨果是怎么写《悲剧世界》的呢?你以为他写资本主义社会如何盘剥无度、压榨穷苦百姓,他没有,他一提笔先写了一个天使,是谁呢?主教卞福汝。你没看错,雨果把一个矮矮胖胖、背还有点佝偻的老教士写成了一个天使,他用了整整一章浓墨重彩地来写他如何积善布施、救苦救急,小事大事不厌其烦地交待了一件又一件。我边看就边纳闷,为什么一个悲惨世界需要这么一位天使般的教士?铺垫?对比?渲染?烘托?你往后看就明白了,这个教士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串起整个小说的主线,他是小说背后真正的主人公。
我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赞同,小说的主人公明明的冉阿让,整个小说的主线是冉阿让悲惨的经历。没错,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小说背后的、内在的逻辑。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小说的主人公冉阿让是怎么出场的。雨果说他是一位行客,走进了小小迪涅区,“衣衫褴褛、加上滴着的汗水……一种莫名的肮脏”,“他刚刚服完19年的苦役,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他没有家,也没有任何亲人,只好四处瞎闯”。迪涅区在哪?正是主教卞福汝掌管的地区。看到这里,读者应该马上就明白了,哦,可怜的无处可去的冉阿让肯定要遇到善良的主教大人了。是的,但是,不能让他这么轻易地就遇到了,遇到之前得先让他吃点苦头,这些苦头就是雨果所称“苦难”的一部分,就是“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就是,你坐过牢你就不能受待见,你只能吃闭门羹,哪怕你有钱,你也只能去蹲狗窝,然后还要被狗撵出来。好,等你走投无路了、跌到谷底了,噌地一下再把你弹起来。一位好心的老妇人告诉他说:“那扇门你还没敲过吧?去敲那扇门。”没错,那扇门是天使的门,天使是不会拒绝任何人的,主人公冉阿让终于如愿地进入了那扇门,并且受到了天使热情的招呼:让他坐最暖的位置、吃最好的饭菜、睡最舒服的床。前面已经了解了我们的天使主教先生有怎样温暖人、感化人的力量,你以为这样就皆大欢喜了吗?不不不,冉阿让可是一个坐了19年牢的苦役犯。至于他为什么坐牢?就更荒唐了,因为要帮着姐姐抚养七个孩子、因为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之下冉阿让一个冲动跑到面包店想偷一块面包,结果面包没偷成却被警察抓住了,被指控“夜闯民宅行窃罪”判了5年。是的,只判了5年,那为什么坐了19年呢?这要怪就怪冉阿让自己作死,马上就要刑满了又一个冲动越了狱,这下好了,加刑3年,然后又越狱又加刑,最终加到了19年。你说雨果也是挺狠的,好好一个5年刑期硬生生被他加到了19年,但没办法,他必须这么写,不然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就体现不出来,一个苦闷、狂躁、充满仇恨的“危险分子”就产生不了。现在好了,19年的苦役折磨,终于把一个安分守已的工人的好心肠给磨硬了,他接下来要干什么?你可能想不到,睡在那么舒服的暖床上的冉阿让竟然半夜醒了,醒了就算了,他竟然还做了一件更加荒唐的事:偷走主教的银餐具!你说他这不是恩将仇报吗?是,也不是,他是要报复社会!但是他成功了吗?他没有,毕竟他不是生性恶劣的人,所以做了贼之后做不到一般贼人那样坦荡,很快就暴露让警察抓住了,连人带赃一并被送了回来。这时候我们的主教又出场了,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主教一定会救冉阿让的,但他会怎么救?主教毕竟是聪明人,他快步迎上去,握着冉阿让的手高声说,怎么忘了把我送给您的银烛台一起带走啊?昨天说过把它们连同餐具一起送给您的。然后让管家取来银烛台交给冉阿让,并低声对他说:“永远都不要忘记您对我的许诺,您拿这些银子,是为了去做一个诚实的人。”你看,这一高一低的说话声很有意思,高声是为了说给旁人听的,低声是说给冉阿让听的,你别小看了这一低声,正是这句话以及这一对银烛台,贯穿了整个小说后续的发展,后来冉阿让无论走到哪里都一直奉行着这句话,并带着这对银烛台。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说主教卞福汝才是小说背后真正的主人公了吧,没错,虽然年迈的主教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但他其实是化作了银烛台一直陪伴在冉阿让的身边。
这个时候,可能有读者要感慨:哇!原来一句话的力量就是这样改变一个人的!别,你太小看人心了,真这么容易改变世上就没有那么多恶了。冉阿让再一次受到了主教的宽恕,逃也似地出了城,情绪烦乱之中抢了一个通烟囱的小男孩的银币。小男孩礼貌地说:“先生,请您把银币还给小瑞尔威吧。”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都要碎了,心里向冉阿让叫喊着“你快还给人家啊!”可是冉阿让吼了一声滚把小男孩吓跑了。你个该死的、冥玩不化的冉阿让!真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冉阿让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抢小男孩,他只是太矛盾太烦乱了,小男孩跑后他一直怔在那里直到黑夜降临。然后,冉阿让突然像领悟了什么似的慌忙地捏起银币四处寻找小男孩的踪影:“小瑞尔威!小瑞尔威!”然后他最终也没有找到小瑞尔威,却心碎地痛哭起来。这一哭不得了,说明他坚硬的心开始软化了,主教的仁德终于唤起了他的善良,这就是小说的一波三折。
之后的故事很励志,冉阿让因从火海中救出了警察队长的儿子,得以不检查通行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安顿了下来,化名为马德兰,靠着主教送的银餐具换的钱办起了工厂,凭着自己的智慧、善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崇高的声誉,并被任命为市长,成为了整个城市敬重和崇拜的大人物。然而,即使如此,那种“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却并没有消失,警察探长沙威就是这种压迫的化身,他时刻关注着声名鹊起的马德兰,并认定他就是曾经的苦役犯冉阿让。但马德兰披挂授带成为了市长,沙威因此暂时搁置了他的调查,直到马德兰为了营救为抚养女儿沦为娼妓的工人芳汀而跟沙威闹翻了脸,沙威便告发了他。但事情其实出现过转机,一个叫商马第的人因长得酷似冉阿让而被指认,马德兰本来可以将错就错从此完全摆脱冉阿让的包袱。但是,他的善良最终让他选择了自首,他救了商马第,却没能救得了芳汀,本来就病重的芳汀在马德兰被捕时受惊吓而死。马德兰变回了冉阿让,被捕入狱,那些曾经对他无比崇拜的市民们马上抛弃了他,可怜的人!
我以为雨果会让冉阿让就这样在狱中也此残生,以为名曰“悲惨世界”。但我错了,雨果真的很善良,这一次,他让冉阿让成功地越狱了,越狱后还私藏有一大笔的钱,从恶贯满盈的德纳第夫妇那里解救出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像父亲一样将她养育成了艳丽端庄的大美人,冒死从革命战火中救出了珂赛特的情人马吕斯,并给了她一大笔嫁妆、一个隆重的婚礼和一个美满的婚姻。虽然其间不断地逃难、奔波,所幸总能逢凶化吉、有惊无险。最后的最后,马吕斯终于从居心叵测的德纳第那里间接地知道了冉阿让就是他的救命恩人,冉阿让终于在“女儿”“女婿”的亲吻下安然地走完了他悲惨的一生。
你看,悲惨世界,其实是一个温情的世界呢。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比雨果,路遥就要残忍得多,他竟然把晓霞给写死了!路遥说,晓霞死的时候他泣不成声哭到不能再动笔。可是,你哭有什么用啊,那么完美、那么可爱的晓霞还是让你写死了,你明明知道一个作家掌握着小说人物生杀予夺的权力,你却滥用权力把田晓霞写死了,你难道不是杀人凶手吗?你不仅要写死晓霞,你还要写死秀莲,秀莲多好的一个姑娘,你也让她得了肺癌……你不是“平凡的世界”吗?你比雨果的悲惨世界还悲惨!所以,《平凡的世界》,只能用来读,是没办法来写的,太虐心、太难过了。
我当然知道路遥写死田晓霞和雨果成全了珂赛特一样,都有他的道理、都有他小说内在的逻辑。但是,我多么希望,能够多一些像雨果《悲惨世界》一样圆满结局的《平凡的世界》啊,毕竟,我们都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