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把传统武术修上身 2021-08-28

2021-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心诚事享

作者:倚山拳社

传统武术的习练分为习和练,也就是学和练两部分,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部分分别讲述。

一、学

也就是跟师,老师给个大方向,然后根据每个阶段不同,告诉你练习的办法与要求、着重注意的方面等等。看似很直观,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理解能力,甚至心态、性格的不同,所以教学并不是像拿着固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即可。我们师父说:拳,是感染熏陶出来的。有时候教一个东西,会有好几种说法或者方式,甚至它们之间有冲突,都没关系,指不定应在哪句话上就让人明白了。

对应在学习上,既然教与学之间是感染熏陶,我们最需要的是,放下自己原本主观成见的束缚,去感受它们——这些叫做“刺激”,只有学生全身心地去接收感受习练思考,老师才可能时不时“激”你一下,这样学生就又往前走了一个台阶(而这里需要师对徒的了解和徒对师的绝对信任,了解才能给出合适的“刺激”,信任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去感受)。如果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就会时不时觉得:“原本您不是这样说的啊!”或者“原本那样练我舒服,我还是照样按原来那样练。”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这些都是习武跟师上的阻碍——这是主观思想上的成见束缚。

除了主观上的束缚,我们还要克服性格、修养上的影响,比如一个人马虎,细节上不到位;或者拘谨,放不开动作;又或者于太过洒脱,动作不甚规矩等等,我们都要努力克服这些缺点。当然,一时半会是克服不了性格,修养上的影响的,但我们可以先克服动作:不管我拘谨还是洒脱,这一拳我努力把它打合要求了(这里指的是老师对于学生的阶段性要求,不一定是拳术系统本身的要求),往后一百拳一千拳一万拳都努力合要求。每一拳都不止是在锤炼动作,更是在慢慢克服性格、修养上的缺陷。

具体到动作的学习上,最重要的是师父说哪不对了,要能够迅速醒悟过来。当然身体上不能一下做到位,这没关系,但脑子里至少要有一个可以给身体追求的大致方向。然后完全放开、大刀阔斧地去改正它,不要怕做错。按自己想的,可能的正确方式去打,放开了打。不要留恋原本的方式看着多有劲,改了怕别扭、站不稳……诸如此类如的。我们拿摄影举例子,摄影时候,模特如果一直摆一种模式的姿势的话,摄影师会很难办,要一直去调整模特的姿势。所以聪明的模特都会变着花样摆不同类型不同种类和感情的姿势,然后摄影师来选出自己觉得好的。练拳也一样,自己放开了打,有师父看着不怕错,打出各种自己理解的可能“正确”的拳式,去等师傅一句“诶,这一下打得有点意思。”这就是方向了,朝这个“有点意思”去加深,直到师傅下一次说:“诶,你这应该如何如何了。”

二、练

学是发现问题、寻找思路的过程,而练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解决问题——解决自己当前阶段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种问题只能有一个。如果问题太多,那就先解决最主要的一个。

尤其刚开始练拳的时候,由于身体基础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不足,各个方面都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更比去揣摩原理重要,问题就像一扇门,现在我们只要找到钥匙开门,进去就可以了。这时候去揣摩原理,就好像在研究这门这锁是怎么造的,事倍功半。找师父师兄弟们问到练法,用心用功练就好,让那个“刺激”作用到自己身上。

在这个自我习练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纠结于“是不是练错了”,许多学生在老师不在身边的时间因为百般纠结甚至于干脆停功,影响了习拳,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事实上,刚开始习练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太在意所谓的“对错”,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不可能所有部分都达到标准要求,但如果由于担心达不到要求而不去大量习练,只是留在脑内格斗和纸上谈兵的程度的话,那就永远处于“无”的状态,即使想调整也根本无从下手,长此以往难以进步。所以一开始闷头抓一个师父说现阶段最重要的,大胆地练,从“无”到“有”,在有了外形的条件下去调整修改,在动态中找寻核心原则。

其次就是不要太在意身体的一些效果或反应,虽然在习拳的过程中身体会逐渐产生一些在初学者看来有趣甚至“神奇”的效果,但这只是练拳过程中的一些附带,万不可耽于所谓的神奇而忽略了主干。习拳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效果,但这些效果练到了知道了就够了,应该注重如何向下一阶段转化,并且有时候为了更上一层楼甚至需要放弃原有的成果,这时就应该以拳术本身为追求目标大胆地舍弃,而不应抱着既有的能力不放乃至沾沾自喜四处逞功——于拳无益,于人亦无益。

还有就是练拳是要用心(而非单纯“用功”)的,尤其是摆脱初学状态开始进阶的时候更是如此,许多人对于武术的认识就是单纯的身体能力,似乎只要像电影里那样死扎马步扎上多久,狂打木桩打上多少下便可以成为高手,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诚然,习拳需要勤奋,需要量的积累,但这一切都是在“用心”的基础上的,即在习练的过程中要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习练,每一次练拳都要想着克服缺点或解决问题,换言之,练拳要有针对性。而在平时也要多思考多琢磨关于现阶段的问题,那种一味地傻练,认为“功力到了自然就明白了”、“外三合合了内三合自然就合了”的想法对习拳是十分有害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直以来都就有一个说法“行坐立卧皆功夫”,许多人根据这个说法就将练拳“融入日常生活”,如等车或看电视时站桩等等,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最多只能作为补充,并不能代替正规的专门的练拳,有人会说许多前辈如程廷华等人不也是在行坐立卧皆功夫中练成了高手吗?要明白的是,程廷华下低桩磨镜片、马维祺夹马桩晃煤球时,他们的心思一定是在练拳上而非工作上,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要用心而非只用功练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