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伊儿_1940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眯了几两小酒,略微兴奋,在交作业最后一刻,躺在宾馆床上,打开简书思考作业。本周带丫头外出旅游,目的地天津北京。选择这两个地方,源于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源于对前面看过的历史书籍兴趣,源于对近代史名人的兴趣。北京去过多次,以皇家大气为撼,而天津这个城市从未去过。据说,它是最早与西方文明接触的中国城市之一,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的“政治后院”,民国初年的总统、总理纷纷迁入天津……故而,在老公的拍板下,果断选择天津。拽着丫头小手,带着这本蒋廷黻先生的书,踏上了这次近代史之旅,跟随着本书观点,置身感受历史的跌宕起伏。

可以说,这次是挤着海绵缝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每天马不停蹄的赶路,只着火车、地铁、旅途的清晨和一天劳顿后合眼前的那一瞬,把蒋廷黻先生这本书看完。虽然仓促,但收获颇丰。个人觉得,这书是我迄今为止看到最有观点的一本近代史书籍。蒋廷黻先生是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先生一同为南开大学史学奠基者,后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专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科学研究,是旧中国史学研究的开山之人,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传奇人物。蒋先生早年治学,中年志外交。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作为学者,他是时代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他的一生治学严谨,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这本仅五万余字的《中国近代史》。在此感叹提及此次天津之行,仨人单车寻迹,骑车去了五道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周恩来邓颖超故居、梁启超先生旧居等,还和丫头一起研究了顾维钧的传奇人生,在五道场的小巷中找到了他的故居,现在已改成了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我们为这份寻见而开怀。一圈下来,对这个挣扎年代的伟人、英雄、杰出学者,更生感动和喜欢。

这本书,蒋廷黻先生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一部民族血泪史,更是深剖了中国近代史前因后果,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到逐步衰败的中国整体社会状态。蒋先生书中的观点坚持: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不可。他评判人的善恶、事的好坏,主要以学习西方科技、文化、政治为标准。在蒋先生看来,“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间的竞争,最足以决定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这里的 “知识”主要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是中国近代史最缺失的东西,一个神圣东方帝国挨打的根源。喜欢这本书中很多的观点,让人时时茅塞顿开,在此不一一赘述,主要是酒后有些小晕和困顿。总之,看完本书,走过天津博物馆、百年利顺德、金融博物馆等,回头再看中国近代史,看封建王朝烙下的腐朽和弊病,看社会各阶层轮流的抗争与登场,看中华儿女意识复苏和觉醒,看前赴后继仁人志士的满腔热血……想起了艾青在1938年写的那首诗《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