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借助寒假旅行,我给学生讲了这些知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学生时代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读万卷书”在前,“行万里路”在后。到了大学,也走了大半个中国,慢慢地有些理解其中的道理。直到今年寒假,去了俄罗斯,遇见了从未见过的景色和异国的文化,我尝试用读书学习习得的知识来解释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才终于明白读书和行路的道理。
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自然科学、STEM教师,我觉得能把寒假的旅行结合科学知识讲给学生,这可能会更加吸引学生。果然,开学第一课,我看到孩子们沉浸其中的眼神和主动思考的表情,那一刻,幸福满满。
地理知识&推理判断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世界地图,先让学生找出中国的位置,以赤道为准,复习了南北半球,以及昼夜和季节的形成原因,时差的决定因素。然后以中国为参照物,用方位、季节、时差等关键词来描述我所去的国家,学生猜的差不多了,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出是俄罗斯,但是我再抛出否定俄罗斯的点,他们就解释不了了,有些急性子的学生说,老师你就告诉正确答案吧,这时候我说我去到的是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下他们终于异口同声的说出了“俄罗斯”。
历史知识
我把地图方法到俄罗斯的板块,首先告诉学生我去的地方是伊尔库茨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城市的历史,有些同学竟然知道苏27、苏30战斗机,这样就好办多了,跟着他们的思路,提出“俄罗斯被称为战斗的民族,是和生产这些有关吗?为什么他们擅长这些?”这些问题就推进大了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提到苏联就讲到了二战。
数学(大数认识&倍数)
当我提到这个地方人口有80万时,小朋友很惊艳“哇,这么多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大数的认识,在他们的认识中,万是一个很大的数位。然后我出示上海的人口,他们惊呆了,上海这么多人,我说算一算,上海人口是伊尔库茨克的多少倍?他们纷纷主动地拿出纸笔,边说老师给我2分钟时间……他们算出来了大约30倍!那么土地面积呢?伊尔库茨克远远大于上海。请用一个成语形容伊尔库茨克,生答:地广人稀。
自然(水循环和天气现象)
出示了上图,告诉学生他们的街道冬天就是这个样子,满城的积雪。想想这个城市有什么样的环境温度,才能让雪融化不了?
有些小朋友就举了一个冰箱冷藏的例子,他觉得这个城市的温度差不多和他们家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差不多。
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就做出了颤动的动作,纷纷地说那在那里要冷死了。这时候我揭晓了答案,并配上了一幅图,来说明这个温度达到的直观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图上美少女头发眉毛等地方的白的物质是什么?这些白色物质从哪里来?其实这一部分就是三年级自然第一次“水循环”和四年级自然上学期的“水循环和天气现象的”的内容。这个例子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技能(观察力)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想很快的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可以从当地的欢迎和食物、建筑、甚至超市开始。
给学生展示了如上的图片,经过我的描述,已经触及了他们的味蕾。顺势提出问题,这些食物有没有相似之处?或者说他们是不是属于同一类食物?很多同学说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也有同学说,有酸的甜的,很多的答案……我想可能是我提问的不到位,正准备解释,一个学生说,他们都是高热量食物(此处有掌声)。那么为什么他们吃的食物大都是高热量的呢?生答:因为他们那里太冷,热量可以抗寒还可以让人不会觉得冷。
我建议孩子们暑假去旅行,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管是书本、影视还是游戏),观察当地的风俗和文化,用行路匹配阅读。
也就是当我看到了这么的教堂之后,我也才真正的理解了俄国文学作品中为什么故事大都发生在教堂里。
展示给孩子们,俄国孩子的作品,可以陈列在当代艺术馆。激励学生大胆想象,用于表达。他们是最棒的!
我给他们讲述了这张照片的偷拍过程,他们笑坏了,这样碧眼银发的女孩子在哪些动画片中见过?他们自然想到了冰雪奇缘。我告诉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寻找灵感。
摄影(学会等待)
我还给孩子们讲述了拍着几张照片时心情的贴荡起伏,他们的表情也随着我的故事的情节变化着。讲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街道上有这么多鸽子。但是他们都窝着,拍出来的照片没有什么动感,满足不了我的要求。天气很冷,拍不到想要的照片,我就不愿意走,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要放弃的时候,鸽子们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飞了起来。感受到了之不可当的气势和各自铺面而来的恐惧和欣喜。因为等待,如愿以偿。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等待,等待过后,可能会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时间过得好快,准备了一节课的内容才讲了一半,学生不愿意下课,我只能承诺他们下节课继续。
虽然讲的我口干舌燥,但是内心却是无比的欣喜,这也许是我认为的最吸引学生的一节课,因为有一个班级里公认的“四大天王”都在认真地投入地在听,在思考,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欣喜时而紧皱眉头。就连一进门我头发的变化,就给学生评论了半天,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还给我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有时候我们精心策划的一节课,可能也并不能吸引学生。我想今后的课堂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变化和真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