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医道真(九百九十)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妙手柯楠
达乎道则明于理。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黄帝问曰:五脏咳状,既各不同,然则六腑之咳,其状奈何?兼其病必有所受,愿夫子明以教我。

“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岐伯对曰:六腑之咳,由五脏所移,必五脏受邪,其咳日久,乃能移于六腑也。如脾咳不已,则移其邪于胃,而胃受之,胃咳之状,证见气逆作呕,呕甚则胃中之长虫即随之而出矣。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如肝咳不已,则移其邪于胆而胆受之,胆咳之状,证见气逆作呕,呕甚则胆中苦汁即随之而下矣。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

肺咳不已,则移其邪于大肠,而大肠受之,大肠之咳状,证见咳甚则遗其矢,而失传导之常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