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叫猫的鼠辈
2016年的国庆节,当多数人堵在去游玩的路上,或是挤在游人如织的景区时。却有一只探险队,他们深入人迹罕至的天坑,发现了一只珍稀的动物--飞猫。说来有趣,这只叫“飞猫”的动物,却是鼠类,它学名叫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我们都听说过“四不像”,那是麋鹿。可是你们知道吗?飞猫还有个名字叫“六不像”,它脸似狐,眼如猫,嘴类鼠,耳像兔,脚若鸭,尾同松鼠。飞猫的前后腿之间有宽大的翼蹼,可以像伞一样打开,能在绝壁和大树之间滑翔飞行,这也是它“飞猫”名字的由来。
这种动物像熊猫一样,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主要分布在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虽然它分布的地域也算广泛,但这种动物胆小怕羞,昼伏夜出,数量稀少,能亲眼看到活生生的飞猫并不容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编写了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录,在这本名录里,物种保护级别被分为9类,最高级别是绝灭(EX),其次是野外绝灭(EW)、“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2013年飞猫被列入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类。值得一提的是,大熊猫也是列入了易危类的。飞猫的珍稀性由此可见一斑。
飞猫体重300~400克,体长300一340毫米,体型非常像松鼠,但比一般的松鼠略大。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尤其喜欢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建造巢穴。它们性情孤僻,喜欢安静。一般一个洞穴中只有一只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它们的洞穴用干草铺垫,相当舒适。它们很聪明,冬季会用柴草封闭穴口,阻挡风寒。整个穴洞干燥,常年温度适中。穴内夏季最高温度在摄氏25~27℃,冬季最低温度在摄氏10℃左右。它们的洞穴特别干净,这与它们的习性有关。飞猫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性,叫做“千里觅食一处屙”,它们不管跑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而且是在一个固定的洞穴内。
飞猫是植食性动物,以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叶、皮和果。吃食时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动,非常呆萌可爱。
飞猫动作灵敏,通常在夜间活动,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晚上有时可以听到“哩——嘟罗——嘟罗”的叫声。它们白天隐匿在巢内睡觉,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它们滑翔最远可达200米。
飞猫是天坑溶洞群的特有动物,这次是在陕西汉中大巴山腹地的天悬天坑里发现的。今年4月28日,中法联合洞穴科考队还曾在贵州绥阳的双河谷天坑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只飞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