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朝通俗演义》——前汉篇3
秦始皇东巡已经有些时日了,他来到了齐鲁故地,双眼望去,前路层峦叠嶂,便问左右道“此山为何山?”,才知道是邹峄山。
当下登山游眺,东西环顾,又见到一座大山与他对峙,与之前的邹峄山相比更加高峻,不由的多游览了一些。问过左右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东岳泰山。
秦始皇也知道,古代三皇五帝,每每巡游至泰山时都要办封禅大典(古代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是汉语词语,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会举办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最早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就有封禅的传说,这个记录出自《管子·封禅篇》。
秦始皇估计想着,我也到了泰山了,感觉自己也算是开创了一个统一的时代,功劳比肩三皇五帝,也要办一下封禅大典,随即咨询大臣举办封禅大典是否有制度流程可以依照。然而众大臣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秦始皇就是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他就想到了,此处为邹鲁故地,就是孔孟二人的故乡,儒风称盛,一定有饱读诗书的士人,知晓封禅的旧制。便命人征召数十人来,询问他们。
果不其然,数十人中有一龙钟老生,仗着年高望众,冒然进言道:“古时封禅,不过扫地为祭,天子登山,怕伤了草木,就用蒲轮就道,蒲干为席子,这就是昭示仁俭的道理”。我只能说他活了一辈子不懂得察言观色,也不知道当时的君王是什么样的人。
始皇帝心下不悦,露出形色,有几个识趣的儒生,知道老生说的话忤逆了始皇帝,便自以为聪明的改了老生的说法反向进言,谁知道秦始皇都不合意,索性就叫他们罢议,都回去。(可能就是这个时候,秦始皇觉得儒生无用,读圣贤书一世却不为今世所用,觉得儒家无用,心中便埋下了坑儒的种子。
儒生的意见未被采纳,都很扫兴。另一边,秦始皇开始了准备工作,命令工役斩木削草,开除车道,就从南山上去直达山巅,让臣下负土为坛,摆好祭具,望空祷祀,立石作志,这就是封礼。
自南山上,又徐徐向北山下来,行禅礼。这里我来解释下,禅礼和封礼又不一样,就在平地上扫除干净,开辟一个祭所,不用登山下山。
话说,马车正要下山,忽然刮起了大风,把旗帜吹乱,吹得飞沙走石,霎时间大雨入注,害得巡行众人全身拖泥带水,很是狼狈。
不得不说,秦始皇这人运气也很好,这么危险的时候,就在山腰中有大松树五株,亭亭如盖,正好可以借来避避风雨。始皇帝见到次奇遇亦是大喜,还说这些松鼠护驾有功,可以封为五大夫。蔡先生评论此处时,说道:“树神有知,当不愿受封”。
封禅事毕,始皇帝游兴还未尽,再沿着渤海东行。海边看到了海市蜃楼,让他深信海外有仙山,可寻仙求长生。下回我们说说秦始皇派徐福巡仙求长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