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在2500年前窥探你的生活,还拿你的生活写了本《孙子兵法》
拿起《孙子兵法》的瞬间,我被身边的人“嘲笑”了一番:“你个20多岁大姑娘,看这干嘛?要打仗去啊?”
确实,太平盛世下,兵书与我等平民似乎没什么关系。不过,《孙子兵法》除了是兵书之外,更像是满藏着生活答案的“人生攻略”。而且,这本攻略只用6000多个字,就把古今人生藏在其中。
捡个身边例子来讲,翔子在工作两年后,听闻单位要迎来一次大换血,连自己也要面临岗位变动。为这事儿他整整闹心了两个月,时刻胆战心惊无心工作。新岗位不能适应咋办?和新领导合不来咋办?自己两年的工作经验要泡汤了咋办?于是,他为了让自己安心,花了大把时间托关系打探消息。几个月后,他还是失去了最想保住的饭碗。
职场中,翔子这样例子不胜枚举。要说到该怎么办,孙武早在2500年前,就把答案写在了《孙子兵法》的九变篇里。孙子曰:“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侍吾有以待也;无侍其不攻,侍吾有所不可攻也。”白话来说就是,你不能老盼着“敌人”不来,而是要努力提升自己,有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敌人;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克的力量和方法。归根到底是“有备无患”四个字。如果翔子把这几个月打探消息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提升业务能力,以确保自己调到任何岗位都能胜任,那他的人生就会多出一种选择。
藏在孙子兵法里的人生哲学,太多太多。按现在的话来讲,叫“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难以自控”。即便如此,孙武也说了,当生活中出现“难以自控的小情绪”,迷茫的找不着北的时候该怎么办。其中,就有那句被广为熟知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曰:“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顾名思义,懂得用兵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变化无穷。将帅要先知己再知彼,懂天时晓地利。只有特别清楚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下定战役决心,选好突击方向,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迷茫。
生活中亦是如此,真正懂得人生的人,不会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只可惜,想要做到“不迷、不穷”是很难的,这样一来就会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为了不让人生虚度,先从“知己”着手,也就是一种自省精神,不断地反思、内省,从而完善自己,不仅拥有了充实的人生,还可以拥有独立的人格,何乐而不为呢?毕竟人生珍贵,不可浪费。
还有“出奇制胜”、“兵以诈立”、“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皆出于此。这本兵书,看似通篇都在教你怎么打胜仗,其实它涵盖了从职场打拼,到商业竞争,从生而为人,到待人接物,从婚姻关系,到人生哲学种种。世间就是这么神奇,历史仿佛不断在重演,上古兵书至今仍能受用于生活。
孙武这个“奇人”,仿佛就藏在2500年前的时空里,时刻窥探着我们的生活,想来也是奇妙有趣。正所谓,“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若说再探究《孙子兵法》背后,更是有两“奇”景儿可说。
一奇,奇在作者。作者孙武,春秋末期人。说到一个能把人生藏在兵法里的男人,不由得在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孙武一生征战沙场,运筹帷幄。人至暮年,垂垂老矣,窗外星光点点,他佝偻着身子,燃起青灯一盏,提笔记录下这毕生经验,成书《孙子兵法》……然而,事实与之恰好相反。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孙武在写完十三篇兵法的时候,还是一个只有20多岁的小伙子。
不仅如此,孙武所训的第一支“军队”,还是由180名娇滴滴的宫女组成。不过,不要误会,以宫女作为练兵对象,并不是说孙武是个色狼。其中缘由,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吴宫教战。
战火纷飞的年代,孙武为避霍乱逃到吴国。吴王阖闾听闻孙武的兵法后,便召其入宫,为了让他证明兵法有效,于是以妇人小试之。孙武活用兵法,以一招“杀鸡儆猴”,顺利通过了吴王的考试。此后,孙武便跟着吴王阖闾这个伯乐,为吴国开疆扩土。
这个故事距今已有几千年,孙子兵法也已有2500年的历史。想要理解千年前的古语,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过还好,有两位极具浪漫色彩的古人,曾为孙子兵法批注,他们的批注为后人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是第二奇,奇在批注人。
第一位,是在赤壁大战前夕,仍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东汉枭雄——曹操曹孟德。曹操的军事才能,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曹操是个军事家,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并不新奇。可这第二位,就有些冷门了。
从小学起,我们就会背他的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正是这位,因诗歌而被我们熟知的晚唐诗人——杜牧。
世人眼中,杜牧是个吟诗作对,徜徉在花舞场的风流才子。风流到什么程度呢?他的一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千年以后,被人们改成了“春风十里不如你”,字里行间皆是风流。
还是这位风流才子,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到什么程度呢?拿600年前的曹操做比,曹操打了半辈子的仗,才敢去给《孙子兵法》做注释,而杜牧在只有20多岁的时候,仅读了两年,就注解了《孙子兵法》。之后,他也用自己理解的兵法,为大唐打了胜仗。只不过杜牧的军事才能如昙花一现,此后再也没被赏识过。即便如此,杜牧这颗热爱军事心,到死都未曾改变。杜牧临死之前,将自己的作品以火焚毁,仅留下十之二三,其中,就有这份让他引以为傲的孙子兵法批注。
正因有了他们的批注,才让后人捡了个现成的智慧。如今太平盛世下,也许没有战场上的狼烟四起,可生活中那些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时刻都在打响。我们的“敌人”也许是自己,也许是些来自生活的考验,也许来自些对自己抱有恶意的人。于我而言,这些反反复复镶嵌在生活里的小麻烦,比一场明目张胆的战争,更让人头疼。暂且服下《孙子兵法》这颗止疼片,而后继续在生活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