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对科学的贡献之三

2018-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五一2019

第二节从现代科学角度说明了孙氏筋斗云的速度应该很快,快到人们想象不到。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没关系,就当做之前都是胡扯。下面介绍一下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爱因斯坦于二十世纪初期,在他26岁时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并正式发表论文引起轰动。但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和间歇性精神病一般无二,成就越大,越疯癫。同时伟大的科学理论在得到认可之前就是胡说八道。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即使经过验证,被普遍认同,也不太好理解。为了通俗易懂,用具体实例描述一下相对论说了什么。有一段足够长的笔直公路,你站在甲地,12:00准时从甲地以光速前进。在你开始前进的那一时刻,甲地发生的一切现象也正好以光速向四面八方传播。10分钟以后,也就是12:10分,你到达了乙地。此时在甲地12:00钟发生的现象也正好传到乙地,那么你回头看甲地还是12:00的现象,不管你前进了多久,回头看到得一直都是甲地12:00的现象。这就是时间停止的现象。说明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时间将减慢,直至达到光速时间停止。这就是对狭义相对论的粗浅解读。在这里不涉及高速运行对物质密度和重力的影响。这些可都是千真万确的科学,你信不信这都是科学。

回头再看《西游记》中“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理论,是不是和相对论的观点一致。孙悟空只有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筋斗云,才能无数次以极短的时间往返凡间和天庭,才能化险为夷拯救取经计划,才能最终修成正果。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后半叶,由此可见“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一朴素相对论仅有文字记载就要早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200多年。

到这里看似可以结束论述了。其实不然,《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写成的。玄奘大师西去天竺取经确实是千真万确的史实。大师抱定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决心,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历时18载,行程2500公里,亲历100多个国家,带着数百部佛教经典回到祖国,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亲笔题写了奖状和证书。官方还根据玄奘取经路上的见闻,出版发行了《大唐西域记》白皮书。以上史实进一步证实了《西游记》创作素材的形成年代。将朴素相对论产生时间又提前了几个世纪。

随着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盛行,元朝的丝绸、瓷器和唐僧取经故事也传播到了遥远的欧洲大陆。几个世纪后的某一天,爱因斯坦受到《大唐西域记》白皮书或者《马可·波罗游记》中“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相关描述的启发才提出了相对论。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伴随着一次次的认知颠覆和变革。从“天圆地方”到“地圆说”;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每次变革都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未经验证的科学是神学,“天上一日,下界一年”就是曾经的神学,是朴素的相对论。说《西游记》是长篇科学著作有点扯,是靠谱的科幻小说不为过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