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启示
不管是买入、卖出还是持有、或者按兵不动,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源于他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看法,也就是说,来源于他的投资哲学。
表面上投资的动作是买、卖,背后其实一套投资系统至少包含了6 个至关重要的要素:
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投多少钱?投资后如何监控?以及在寻找投资机会时关注些什么?
每个人都有一套生活哲学,大多数人都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另外某个人的哲学。
今天我们很多人学习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因为他是目前公认的全世界最会投资的人。
但巴菲特并非是天生的股神,他年轻的时候踏进证券市场,也茫然过,不知道投资什么好!
当他第一次进入股市时,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该股很快就跌到了27美元,账面亏损29%,巴菲特不甘心,所以坚持不卖出,最后当股价涨到43美元的时候,每股赚了5美元。他果断清仓了,可是此后,这只股票一路飙升到了200美元。
对他来说,好不容易挨过了凛冬,却没享受春天的阳光,巴菲特深受打击,脑海里绷着10万个为什么?
际遇良师——格雷厄姆
爱学习的巴菲特翻遍了图书馆,寻找股票投资哲学,终于在19岁的时候遇到了,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让巴菲特融会贯通了所有事情,并得到了他当时一直在寻找的投资哲学。
对巴菲特来说,读这本书相当于在茫茫大海之中找到了灯塔。
他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3个重要的投资理念:
1、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买股票,买的不是代码,不是上蹿下跳的报价,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股票有其内在价值,股票的价格围绕着股票的价值上下波动,但是长期趋于一致。就像这周开市的第一天大盘暴跌7%,很多企业的市值缩水严重,但其实该股票对应的公司还是那个公司。
巴菲特形容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就像小狗与主人的关系,主人牵着小狗散步,有时候小狗会跑到主人的前面、有时候会落在主人的后面,但是小狗始终围绕着主人走。
3、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说:要用0.4美元去买价值1美元的东西。
安全边际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低于股票内在价值时,此时投资才具备了安全边际。如果在价格大幅高于价值的时候买入,不仅不能赚钱,反而还会有亏钱的可能。
那时候,巴菲特笃信格雷厄姆的基本原则:只有当某只股票出现非常低估的时候,才买入。
这种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只看账面价值,简单的说就是把这个公司的资产全部加起来清算值多少,然后以低于市值的价格买入。
但是这种方法有个不足的地方在于忽略企业的品牌价值!
投资哲学的转变
1963年,巴菲特购买了第一只格雷厄姆绝对不会买的股票:美国运通。将合伙公司25%的资产投入了这家企业。
美国运通公司的某个分支经营着一个储存蔬菜油的仓库。不幸的是,它的客户之一联合菜油加工公司的老板是个骗子。放在仓库中的那些罐子里装的主要是海水,只是掺了一点菜油。
骗局解开后,美国运通面临着6000万美元的损失,当时的情况“已经资不抵债”。
在1963年11月,美国运通的股价是60美元,但到1964年年初就跌到了35美元。
如果用格雷厄姆的估值方法,即使35美元的价格,当时的市值也远高于它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照他的方法是绝对不会买入的。
但是巴菲特看到了运通的优势在于无形资产--美国运通卡,在当时是美国用户最多信用卡,
他发现人们仍然习惯使用运通卡。不管在银行、超市和杂货店,一如往昔,没有什么变化。在调查了运通卡的竞争者们之后,他发现运通卡的优势仍然像过去一样大。
所以他的结论是美国运通能够生存下去。在得出这个结论后,他立刻就购入了大量美国运通的股票。
事实上巴菲特在投资运通上发生的理念转变,是受到费舍尔的影响,
费舍尔在《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中提出了“成长价值”理论
要判断一只股票是便宜还是标价过高,真正重要的参考依据不是它今年的价格,而是它几年以后的价值……。
格雷厄姆的估值方法是定量分析的,而费舍尔的方法是定性分析,企业核心优势、竞争力如何。
从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寻找:低估+成长性好的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本身就很适合普通投资者,但它波动比较大,傻傻地买也是很有可能遭遇短期大幅亏损的;但若是配合低估值价值投资的思路,投资者就可以在低位的时候从容投资,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投资指数基金的风险,投资收益也能提升不少。
专注指数基金投资
关注:路漫笔记(知识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