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弱者行为,让它见鬼去吧

2020-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言一影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的一句话,降临得很突然,我甚至不晓得这句话之后是怎么发展的。此刻它就是一句话,仅此而已。抛开菲茨杰拉德想要说什么,只想说说我想到的,体会到的。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信念教育,其中凝聚着满满的人生智慧;我感受到了一个年轻人曾经毫不掩饰过的优越感,骄傲、冲动而且恃才傲物;我感受到了一个被批评的人尴尬地低下了头,手里攥着衣角无所适从…

01批评是一种弱者行为

批评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在我看来,批评别人是弱者的表现,是一个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表现传递的一种不满情绪,与对与错无关。同时,其发生有着不同的诱发因素和不确定性,而其隐藏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别人,再通过控制感找到自信。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生活中越是有成就的人越少批评别人,越是面带微笑的人越深不可测。也就是说,他们能把控住自己的情绪,无论出于什么出发点,这都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勇气。

你可能会问,上司批评下属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父母批评孩子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对朋友对恋人指出他们的不足不也是为他们好吗?是的,批评是极其常见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做法,甚至可能是极其自私的做法。

02批评的真正目的并非是为了别人好

每个人都有过批评别人的经历,你有问过自己想通过批评达到什么目的吗?一般不会有人这么干的。一般人都会说,批评就是对方错了,我只是合理地指出他的不足,目的还不是希望他更好吗?

这是真的吗?

我们从在不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批评来分析一下。

首先让我们回归到上下属关系最根本的出发点。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岗位上的依存关系,也就是说上级的绩效是必须通过下属的良好表现来实现和达成的。当下级没有达成上级的要求时,上级会通过批评来直接表达不满,因为下级的不足有可能会直接松动自己的绩效目标,所以说直白点就是:我批评你,是因为你坏了我的事!我批评你,是为了我!

再看亲子关系中的批评。

常见的批评是:你就不能努力一点吗?怎么那么不争气呢?你看谁谁家的谁谁…

听到此话的孩子一定是烦死了,因为他们从批评中没有获取半点为自己好的情感,看到的是带着虚伪面具的父母。努力、争气和邻家孩子比,不就是求得自己脸上的荣光吗?不就为了有面儿吗?为了谁?还是自己。

亲密关系中也是一样的,各种抱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不信自己观察一下。

03鼓励是比批评更好的方式

批评的效果其实甚微,但我们还是会不厌其烦地持续投入批评这个动作。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这种“看似是为了别人好”的出发点,却可能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伤害,可能会让接受者在内心产生对自己极度不自信的感觉,在不断地不被认可中变得卑微,近而产生对立、对抗甚至报复情绪。

那难道是要放任吗?也不是,放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必须在一种关系中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找好自己的位置,在对方需要我们援助时给予支持,建立起一种强调他人信赖、他人贡献的思维行动模式。

比如,在上下级关系中,当下属表现不好时相比把对方“叫过去训一顿”可能还有更好的做法:看看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发性的?是情绪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找对方谈一谈,此时两个人是平等的,是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我发现了你某些方面出了点问题,我想知道你的想法,我又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地方?鼓励下属自己分析、自己想办法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双方达成目标一致,会不会好一点?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只需学会欣赏每个人不同的闪光点,而鼓励是让这些闪光点更璀璨的方式,试试看,让批评见鬼去吧,这里也许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

注:虽然此文是从不批评别人的角度出发去阐述的,但反过来也可以解开自己被批评时的郁闷——当被批评时,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批评者是多么无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