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饮食滋味》:想家,我们大多想的就是那个“味道”

2023-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柯笨笨

01

又读一遍《饮食滋味》,这本书一打开就给我满满的吸引力,大概我正好做的就是食疗养生这件事,所以收获到很多的启发和认同。

在读序言的时候 ,就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和外婆的故事,真的回忆外婆,大多都想起了外婆做的菜。

所以啊,我们记住家乡,想起妈妈,多半都是因为“味道”。饮食给予我们的除了美好的记忆,还有一代又一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养生。

记得小学的时候,外婆家的土灶台和煤气灶有两三米的距离,我总喜欢趴在土灶台边上,或者来回的跟着她走。一边蹭点外婆新出锅的菜,一边和外婆聊天。

然后这个过程外婆会念叨念叨这个菜要喷点酒,那个菜要热锅下去,那种念叨,当时对我来说可能就是洗耳朵,没放心上,直到我自己当了妈妈,成为厨房的主人,知道饮食的重要的时候。原来,我一直没忘记外婆当年的那些念叨。

记得外婆爆炒猪肝烧的特别鲜嫩,又入味。也因为外婆,我喜欢上了吃猪肝。而在当妈妈的日子里,我也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如何把猪肝炒的鲜嫩。

去年,外婆去了天堂了。我再也没时间和外婆交流怎么做菜了。

其实早几年,外婆都健忘的只会念我的名字,已经忘记很多。但是我记得啊,我想我的孩子们,也会记住我的很多厨房作品吧 。

在读《饮食滋味》的时候,看到作者提起他的姥姥,就让我想起外婆的味道,那一瞬间让我明白,原来味道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着,那如果吃对了,正确的饮食思维我们就这样接力棒下去了,流芳下去了吧。

这大概我为什么要发起这个共读营的最初的发心。

02

在吃饭这件事上,近几年有很多营养学的分享方法。在书中提到“在吃饭这件事上,感和觉比什么都重要”

对呀,我们只是在问吃饱了没,在分析吃好了没。但是有没有和自己对话,觉察,那当下,你想吃了没?

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胃里很多积食,于是口臭啊,上火就这样来了。特别孩子,更重要。孩子们的鼻炎啊,扁桃体发炎啊,都是这样慢慢被影响的。

今晚,我家孩子说不想吃饭。正好我读了《饮食滋味》后,和她说,你尊重你自己的感觉,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

如果以往肯定会担心孩子不吃饭啊怎么样啊,但是真的吃了就是好的吗?孩子的身体会告诉她。如果长期这样,那我们就另当别论,但是不是吃了就是好事。

03

最近看一个医生的文章下面,总是有人发自己的舌苔图片,让医生老师来辩体质。

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意识到“舌苔”对我们的价值是什么。很多人看舌苔论体质,但是就没想过舌苔是和我们对话啊。

如书上说的“舌苔为什么会变厚?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你吃多了,味蕾被覆盖了,提醒你别吃了”。我们忘记了,好多身体问题是我们吃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现在吃东西都没小时候好吃了,我们怪食物不好,看了这本书后让我发现其实我们穿梭在各种食物里,我们的舌苔坏了。

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叫“津津有味”,埋没在各种添加剂里。

我们要知道,每个味道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各种意义。

未来的21天,我们继续探索饮食养生吧!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记得关注公众号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