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今天下课后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和学生家长聊会天的时候,发现家长已经和语文老师聊起来了,父母朝着孩子大声地训斥,也是网络上调侃的“混合双打”的一个情况。看着孩子的泪水不断地流出来,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在想到底是谁的问题,是青春期调皮贪玩的孩子,还是一味要求与训斥的家长。

在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格局,这个词首当其冲,其次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样的格局才能是学习这件事所要满足的格局,值得我们去深思。

其实现在学习的矛盾,主要的点在于父母。对待学习这件事情的格局到底有多大,是否以这个孩子一生会去怎么样发展,需要的是什么,来帮助他的孩子。还是只是在乎眼前所看到的分数,不能做到延迟满足,只用现在的分数,来评价自己的孩子。那就会有人问了,那我应该怎么办呢?作为父母我们要去怎么样做呢?今天我主要分享三个点。

进入“学习区”
高效学习的关键,就是帮助孩子突破学习的“舒适区”,进入“学习区”;避免孩子进入超水平的“恐慌区”,从而引发厌学的态度。
我教过很多孩子,成绩差,其实都源自于对数学的恐惧,觉得自己学不好,没有能力学好,其实当他放下这一切去调整好状态去学的时候,它是可以学的进去的,只不过他的心理因素影响到了他的吸收程度。

让他去犯错
只要不是什么影响孩子人生或者损害孩子健康的错误,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试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错误有所担当,而这样的认错过程恰恰就是在培养孩子对犯错的正向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好品格。

让孩子去提问
训练孩子提出有质量的高阶问题,就是在开阔他们的思维模式,让大脑展开更深层的思考活动,同时也是在练习表达和聆听的能力。
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去引导学生去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同时也会去询问他们最近生活学习上面是否有什么样的问题,老师可以为了来为你解答呢?当抛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的眼神通常都是明亮的,看着你去说出自己的疑惑,去问出自己的不解,其实那个时候他就在思考了,他就在面对自己这个人了。有了一个对内发现的过程,会让他觉得学习这件事情是他需要去做的。

其实在暑期在上课的时候,我也不断的对自己说,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教授数学知识的老师,更多的是能够帮助学生茁壮成长的老师。作为一个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一个桥梁,去让他们的关系更加和谐,也是学生跟学校有一个桥梁,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科教育,品格培养,让我们打开学习的格局,培育出一个个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后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