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考试党(CPA CFA 考研 司法公务员等)

翟姓艺人涉嫌论文抄袭:为何学术不能不端|厚大法考罗翔老师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7人  厚大法考

近日,某学霸标签的翟姓艺人涉嫌论文抄袭,此事引发热议,学术不端这个话题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估计翟艺人也觉得窝火,不就是开了直播嘛,不就是不知道知网嘛,怎么人设坍塌,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翟姓艺人涉嫌论文抄袭:为何学术不能不端|厚大法考罗翔老师

孔老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原意是民众的信任是国之根本。今人一般引申为做人为学都应诚信为本,否则无法安身立命。

然而,环顾四野,学术不端司空见惯;各行各业,骗术骗局层出不穷。以至让人怀疑夫子的教导,诚信真的重要吗?

人为什么要诚信,学术为什么不能不端?这个问题如果不说清楚,人很难诚信,学术也无法摆脱不端的宿命。

诚信的前提离不开人所持的有关正义的信念,不同的信念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立命之法,无信不立。

在伦理学上,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论证路径,一种是道德主义,一种是功利主义。前者认为诚信本身就是正确的,无论其结果如何。后者则认为如果诚信会带来有利的后果,不诚信则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利弊权衡,诚信优于欺骗,所以人应该诚信。

对于道德主义而言,它的困惑在于,如果在可见的经验世界,诚信根本无法给人带来有利的后果,人们有什么动力去坚持诚信。如果身边充满着学术不端但功成名就的典范,又有几人能够坚持坐冷板凳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门圣人的操守,凡夫俗子几人能及?

而对于功利主义,它的难题则在于,如果只是根据后果来决定是否诚信,那么诚信只是一种需要权衡利弊的附条件规则,根本就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美德。

如何调和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矛盾,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话题。也许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给我们一些灵感。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告诉人们,正义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本身值得追求,结果也合乎欲求。

柏拉图首先挑战的是强权主义,代表人物是色拉叙马霍斯,他的正义观非常愤世嫉俗,他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作为雅典著名的诡辩家,色拉叙马霍斯崇尚利己主义,他认为只有强者可以定义正义,权力决定正确,如果强者指黑为白,指鹿为马,弱者也必须接受。色拉叙马霍斯根本不认为存在一种客观的道德准则,相反,他认为不道德才能更满足我们自己的欲望,道德是人通向幸福的障碍,因为它系统地阻断了人类欲望的满足。在色拉叙马霍斯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两千多年后的尼采,我们更听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时常涌动的声音。

在色拉叙马霍斯看来,完美的统治术总是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规则,叫民众照办。但柏拉图却轻松地指出了这种观点的漏洞:任何技术都有其本质,比如医术的本质不是医生自己的利益,而是对人体的利益。如果医生只是追名逐利,为了名利而放弃治病救人这种技术本身的追求,那么医生也就沦为骗子,不再是医生。因此,没有任何一门科学或技艺是只顾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利益。统治术也是一种独特的技艺,作为统治者,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需考虑治下民众的利益。

柏拉图提醒我们,如果没有客观的正义法则,人类群体,甚至连盗贼团伙都无法存在,因为即便是盗贼团伙,内部也要讲究诚信法则,否则团伙无法存在。“他们想要共同做违背正义的事情,如果彼此相处毫无正义,那么他们无法成功。”(《理想国》351C)

柏拉图随后挑战的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对于是否存在客观的正义表示怀疑。但是,他们认为城邦离不开正义,因此他们提出了关于正义的本质和起源。“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尝到过不正义所得的利,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于是,他们中间开始定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做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正义是两者之折中,之所以为人接受,不是因为它本身真正善,而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力量去干不正义的事情,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他人定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359A)

在相对主义者看来,那些做正义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本事作恶。他们假设一个人如果拥有隐身法术,做了坏事可以不受惩罚,那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坚定不移继续做正义的事,也不会有一个人能够克制不去做任何坏事。

相对主义者认为大部分正义之人只是看起来正义罢了,因为正义可以给他们带来名利,所以他们究竟是为正义而正义,还是为名利而正义,这很让人怀疑。因此,如果真的要比较正义与不正义哪种更为幸福,就应该将逻辑推到极端。一方是不正义,他的最高境界是嘴上仁义道德,肚子里男盗女娼,坏事做绝但却拥有最最正义的好名声。另一方是正义,一生行善却有大逆不道之名,国人皆曰可杀,却仍然正义凛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正义,终生不渝。(361C-E)在这种比较之下,当正义之人受尽酷刑折磨,死到临头才会体会一个人不应该做真正义的人,而应该做一个假正义的人。

相对主义倾向于基于经验的功利主义。按照这种逻辑,只有当诚信能够带来或名或利的好处,人才可以诚信。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有诚信之名但从来不行诚信之事。在这里我们其实看到了色拉叙马霍斯的影子,因为他也否定绝对的道德观念,但是由于名利经常赋予有德之人,所以他建议人们将道德表现作为美丽的衣服披在身上以便掩饰自己内心高贵的利己主义动机。

《理想国》共十卷,除了第一卷是与强权主义对话,后面的所有书卷似乎都是在和相对主义对话。老实说,相对主义的观点时常激起我心中强烈的共鸣。

柏拉图以大及小,他从城邦的正义开始进而探究个体的正义。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先于城邦而存在的,正义之城有四种美德:智慧、勇气、节制和公正。因此,正义的人也要体现这四种美德。柏拉图设想了一个最小的城邦,一个农夫、一个瓦匠、一个纺织工人,一个鞋匠或者别的照料身体需要的人,他们不可能一人干四人的活,一定会干好自己擅长之活,然后和他人交换。这种物物交换的正义显然不是被任何一个人带到城邦的,换言之,它是先于城邦就存在的。(371E)在我看来,柏拉图以此挑战了相对主义有关社会契约论的假设,人类社会从来不存在完全没有正义规则的社会,正义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一种发现。

因此,柏拉图认为正义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的善。他告诉相对主义者,正义也能在结果上带来好处,坚持正义,人的心灵各部分才可能井然有序,内心充满喜乐。正义不是幸福的工具,正义乃是幸福本身。柏拉图希望我们明白,正义是某种即使我们不得不遭受其暂时不利的后果,但仍然期待的东西。

在《理想国》的最后一卷,柏拉图提到了永恒和灵魂不灭,他希望相对主义者跳出经验的局限,从永恒的角度来比较正义与不正义的后果。他提到了厄洛斯的故事,一个曾经去过冥府的勇士。他告诉我们,在永恒中,正义会得到最大的回报。

这是柏拉图对相对主义的回复:正义是最好的东西,不仅结果好,而且本身也是好的。

为学问道,三种不同的正义观念决定了人们如何对待学术。

如果拥抱强权主义,那么学术不端就是一个伪问题,翟姓艺人被曝光只能证明他不够强大,刷屏的鸡汤文被删道理也是一样。只要你足够强大,即便在众目睽睽下作假,你也可以以人格、生命、名誉担保,你没有作假。

如果接受相对主义,那么学术不端也是可以被部分接受的,只要充分地权衡利弊得失,在可见的经验领域内利大于弊,那么就没有必要遵守学术道德。学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完美的学术声誉,但却没有任何真才实学。

但如果选择了柏拉图所推崇的道德主义,那么学术不端就是学者的最大耻辱。虽然在可见的经验世界中,这种选择可能意味着艰辛无比。柏拉图用那著名洞穴譬喻告诉人们,那些见过光明的人不得不重下洞穴,等待他们的一定是陡峭崎岖的人生。

严格来说,这三种有关正义的信念都不能完全说服我,但是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每个人都要选择去相信一些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无法用充足的证据证明。奥古斯丁说:若我们执意只相信那些可以被我们绝对把握的东西,那人类社会中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长久稳定地存在下去了。我没有去过南极洲,但我相信南极洲的存在,虽然有可能周边所有的人都在骗我;我没有去过汉朝,但我相信历史上存在汉朝,虽然在逻辑上,所有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都有造假的可能。

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三种观念中进行取舍,以决定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过,为欲望所主宰的生命是畜类的生活。他在接受死刑判决前的自我辩解中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认为一个宝贵的生命应该花费时间掂量他的生死前景,你就搞错了。无论做什么,他仅有一事需考虑,即做的是对还是错,像个好人还是坏人。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电影《无问西东》的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人要不讲信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一如车辆失去了行走的装置,人生也就无力前行。

那么,我们应当以何种信念作为我们人生以及学术的动力,这是每一个以学术为业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作者:厚大法考刑法主讲老师罗翔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