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等各类型)护理

观察的作用③-制定调整有针对性的介护计划—观察,在老年痴呆老人照

2022-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知介护

        介护计划,是以对老人身体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评估与熟知为依据,在客观可实现的目标之下,将焦点置于必要的介护内容,建立切合老人需求,并且在环境、生活中能执行的计划。

        介护计划的制定,是对照护者摆脱盲目、被动、跟着现象跑的工作顽疾,开展有意义、效果、价值的介护服务的前提。而介护计划制定的前置条件则是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全面的观察。反之,如果缺少观察,没有掌握和熟知有关老人身、心状态的具体信息,介护计划将无法制定,介护服务也就无法开展。

         2017年10月,爱知机构入住的一位帕金森型老年痴呆症的奶奶,由于帕金森步态不稳的问题,奶奶在家的时候总是摔倒,所以老人心理上非常依赖轮椅,很不愿意自己走路,时间久了,不但下肢的肌肉萎缩越来越明显。心理上,也对自己的行走能力失去信心,甚至害怕。家人扶起奶奶,但奶奶通常只会站一会,腿哆哆嗦嗦的一步都迈不出。

         我们先是与家属详细的沟通了解奶奶的病情及程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对她进行观察。我们注意到奶奶虽然双腿肌肉萎缩,无力行走,但是她可以站立。我们同时也发现奶奶上肢力量较为充足,可以扶稳和抓紧助行器。更为重要的是,奶奶闲谈的时候,还会告诉我们希望能够一家外出饮茶,自己用助行器就可以,这说明奶奶对自己的行走能力没有放弃。据此,在为奶奶制定的介护计划中,就有一项重要内容,即帮助她进行步行训练,并且还要达到步行到楼下乘车外出的目的。

        首先,我们鼓励奶奶在保护下进行扶稳助行器,自主站立的锻炼。自主起身能力加强后,开始进行原地踏步和踮脚的锻炼。大约五十天后,腿部的力量明显增强了。我们开始鼓励奶奶大胆向前迈步。经过了八十天左右的努力,奶奶可以在工作人员轻扶后背的情况下,用助行器走20米左右。终于,在冬至的那天,奶奶步行到楼下去乘车,和家人一起外出去过节、吃饭。

        所以,好的介护效果,首先是来自于有效的介护计划的制定。而有效的介护计划则是建立在认真观察老人的认知状况、身体状况、情志特点及社会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基础上。

        但是,有效的介护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变化,可能随时发生。一个细微的因素,可能让老人明天的状况和今天完全不同。所以,照护(护理、照料、照顾)者还要对老人的变化进行观察,并据此对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

         爱知机构里在2019年的时候入住了一位阿尔兹海默症的爷爷。在入住了半年左右时,会不定时的出现一些焦虑的现象,比如总想去找门口、楼梯,想要回家。我们首先对爷爷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观察,并未发现诸如光线、声音、周围人言行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其联想过往生活场景,乃至于不安等,引发 “回家”的刺激因素。我们继而对爷爷的生活习惯进行观察,发现爷爷由于不太爱喝水,所以我们在他一开始的介护计划中,关于饮水的短期目标只设定在了“每日饮水1200毫升”。

         考虑到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老人缺水,可能会引发情绪焦虑、想要回家的情况。从排除的角度出发,我们着手对他的介护计划进行了调整,由原先“每日饮水1200毫升”更改为“每日饮水1800毫升”,由于爷爷不爱喝水,所以又通过增加牛奶、果冻、汤品等帮助老人进行水分摄入。并且通过老人兴致高的时候多给水的方式,来尽可能多的增加摄入计划。爷爷饮水多了,焦虑的情绪显著的舒缓了下来,问题迎刃而解。

        这提示我们,在介护计划中,设定的目标如果不能达到本应呈现出的效果,则应对计划和目标迅即进行调整,而调整的前提就在于对老人的变化充分和全面的观察。

         综上,观察不仅可以帮助照护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介护计划,还可以为介护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唯此,介护计划才能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