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梧桐岁月拾遗

《美的历程》读后感

2020-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你好Cla

        在拜读《美的历程》之前,我对古代的美丽不甚了解,更没有半点兴趣。然而,轻轻翻开《美的历程》的篇章,在李泽厚大师的笔下,我对古代“美”的发展历程,有了一次刻苦铭心的深入了解。就像坐在时间的缆车里,对古代美进行了一次广博的俯瞰。

      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到狞厉怪诞的青铜纹饰;从理性法制的先秦时期,到浪漫有趣的楚汉时代;从人性觉醒的魏晋风度到美丽洒脱盛唐之音;由有我无我的宋元意境到洪流涌动的明清思潮。其中又穿插着佛陀世容和韵外之致,我分明感觉在李泽厚先生的笔下,时间沉重的外衣被一层层剥去,中华夏美的历史历历可见。

      通过李泽厚先生的一双慧眼,繁密复杂的远古图腾变的熟悉有意义起来;一鼎鼎沉重陌生的青铜器,变得有趣灵动起来;一首首唐诗宋词,变得意义深重;古代的艺术变得灵气鲜活。

      如果说从前我对于美的认识只局限表面,是与“丑”相对,那么读完《美的历程》我才真正的意识到美的广博含义,领略了美学世界的独特魅力。美中包含的个人感悟、群落演变、社会意义与历史文化,会更加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年轻少女的姣好面容,文人墨客的恣意潇洒,不可不谓是美的;但满腹冤屈化作诗词流传,放歌大哭世道不公,通过美学形式积淀着的悲惨历史和人生,难道就一定丑陋不堪吗?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美是出自淤泥,反倒是丑诞生了美。就拿陶翁笔下的《桃花源记》为例吧!当时的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尤其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导致朝廷一片阿谀奉承之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性格耿直,清明廉正的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于是投笔写下美丽的《桃花源记》,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这种美丽,实则是丑孕育的,抗诉了对现实丑陋社会的不满,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而让都督拍案叫绝的《滕王阁序》,也是出自于王勃的个人感悟,“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种凄凉痛楚的感悟透露出的美意,实则是,极悲里诞生的绝美呀!

      乐极必哀,物极必反,有时十成十的美,却不是真正的美。极悲中诞生了的美,更像是荆棘鸟带血地啼哭,宛如盛大的黄昏晚宴。虽然我并不提倡追求悲,但是我也不能否认这种美,美的惊心动魄,美的夺人心魄。一击命中,无可挑剔,正中靶心。

      其实相较于美丽盛开的花朵,有一双能发现、识别、懂得美丽的慧眼,才更加难得。而李泽厚先生就是这位难得的赏花者,他将花的叶片一一剥析给读者,让更多“门外汉”懂得华夏文化的美丽,而不是采撷私藏。

      并且李泽厚先生带来的是开放性的结尾,指出“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令读者无限遐想,一起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岁月拾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