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笔记(二十七)
这时候又一位哲学家诞生了,他就是萨特,典型的6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指的是对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的现状保持关心,并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学者。萨特家境不错,让他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博览群书,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从事文化工作。我们可能听说过波伏娃,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萨特与波伏娃终身保持着不结婚的伴侣关系。萨特与我们之前那些哲学家不太一样,与其说是理论家,其实更像是一个有思想的社会活动家。
萨特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呢?那就是存在主义。他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萨特是说:你们这些形而上学家们、人类导师们,说什么人类的本质如何如何,人类的使命如何如何,都是不对的哦。你们说的那些根本就不是什么真理,只有人类存在这件事,才是最最根本、不可撼动的事实。在萨特看来,最关心的,是“我存在”这事本身。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哲学到了这里,画了一个大圆,又回到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了。我们现在又什么都不确信,唯一确信的只有“我存在”了。“我”这个词,严格说,指的是“自我意识”。
前面说过自我意识的前提是有“自由意志”。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什么能体现自由意志呢?只有选择,而且是自由的选择才能体现。前面我们在讲克尔凯郭尔的时候说过这个观点。正因为克尔凯郭尔也重视个体的存在,认为只有选择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所以一般认为克尔凯郭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萨特与克尔凯郭尔一样,强调自我选择的意义,反对随波逐流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呀。指被现实所迫,逼着作出这种选择,不是自己想选的,就不负责了。萨特反对这种借口。他认为,人在各种极端的情况下,都有选择的自由,哪怕是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既然有选择的自由,也就要对任何一种选择的后果都负责任。萨特不仅强调自由,还强调责任。自由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萨特提醒我们,既然有选择的自由,就要承担选择的责任,而且萨特强调,不能逃避选择,哪怕是什么都不选,你也是在选择,也要承担。因此自由多了并不是好事,反而因为责任的增多给人增加负担。这是现代精神危机的一个根源,也是很多人宁愿选择盲从偶像、盲从权威的心理动机之一。
萨特之后还有谁呢?且听下回分解。
摘录于《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下篇第18章的一点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