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笑傲江湖成千古,世间再无侠客行
今天,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华罗庚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在这个童话的王国里,金庸,无疑是成年人的安徒生。
当美丽的公主变成了小龙女,白马王子变成了神雕大侠,邪恶的女巫变成了李莫愁,哥特式的古堡变成了雕梁画栋的襄阳。
匪夷所思的魔法变成了出神入化的武功,属于成年人的幻想,便有了充满古典色彩的精神王国。
距离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已经过去六十三年了。侠客道义,恩怨情仇,江湖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见过,但我想,它应该是金庸笔下的那样。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他留给时代最好的礼物。
1、
金庸原名叫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他们査家是典型的名门望族,享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美誉。清代康、雍两朝,查伊璜,查慎行,查嗣庭,查升在当时的文坛均负盛名。
康熙皇帝曾为查家宗祠提字:“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金庸有“武侠梦”,他立志做一名外交官,出将入相,却又不愿被官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表面谦和的他,其实骨子里是血和肉的桀骜。
读中学时,因在漫画上讽刺老师开口就乱骂人,被开除;后来到了报社也待不下去。
他说:“这生最大的脾气,就是人家指挥我什么事情都不听的。”
金庸初到香港时,那儿还是一个小渔村,人口不足50万,他还乐观地写诗说:“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
金庸写武侠小说,说来只是一场美丽的意外。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当时人们都爱读武侠小说,总编辑安排梁羽生编写了《龙虎斗京华》,也提议让金庸写一写。
金庸推辞说, 我从来没写过小说啊。总编辑说,没关系,你就试一试。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金庸开始踏上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也被称为“现代华人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小说家”。
有人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必有金庸的小说在流传。金庸的粉丝之广,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贩夫走卒,皆喜闻乐见。
邓小平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大陆最早的读者之一。金庸十分敬佩邓小平,曾评价说,“像他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1981年夏,北京邀请金庸到大陆访问。金庸在邓小平接见后回到香港,立即给邓小平专寄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也就是在这之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金庸能够大火,不是因为奇迹,而是他制造了共鸣,让每个人在武侠门外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高级的传播就是燃烧生命给别人写故事。
大风起兮云飞扬,金庸不在江湖多年,江湖却到处都是他的传闻。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和金庸一样,巨著缠身。这些巨著的背后无一不凝聚着他的心血,也影响着大部分人的人生。
金庸的存在就是时代的奇迹。
2、
金庸和古龙同是武侠小说巨匠,但构建的“成人童话”,却是两个大相庭径的体系。古龙写武侠喜欢写浪子,金庸却喜欢写英雄。但每一个英雄都逃不过情字的纠葛。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再重逢,十六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轻描淡写的:“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
就如两人从未分别过一样。
杨过:“龙儿,你容颜一点也没有变,我却老了。”
小龙女:“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平平淡淡的对话,实则刻骨铭心。
都说《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是一个狠心的人,为了不让女儿和郭靖在一起,他每次都从中作梗;因为徒弟的背叛,他挑断徒弟经脉,将他们逐出桃花岛。
然而,黄药师的真情实感又有谁能懂。
黄药师一生不受拘束,行走江湖武功绝顶。
他的身边有无数女子为他倾倒,但偏偏是冯蘅,让他一生沉迷。冯蘅难产去世之后,黄药师打造了一艘花船,用来和她一起长眠海底。
每当黄药师心情郁结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走到墓室里呆很久,和自己过世的妻子阿蘅说心里话。
黄药师居住的桃花岛,与世隔绝,素颜至极,这里的每一株桃花都是他亲手所植。他花了一辈子时间去打造属于他们真正的爱情,也守护着自己曾经的梦。
一个能够善待世界的人,世界也必定会善待他。人活到一定境界,就是黄药师这般,不给任何人增加烦恼,善待这个世界。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胸中有片海,眼里有明月,对待爱情执着认真。在那个杏花疏影里,他独自站在幽篁台上,吹箫到天明。
天不怕地不怕的萧峰,聚贤庄面对天下人的围攻时,也只是说:“我乔峰要走,你们谁能拦我!”
但他最怕失去最爱的人,误杀了阿朱后,曾道:“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此生终不再娶,最后殉情跳崖追随阿朱去了,无比悲凉和感动。
真正的人物都是在江湖上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3、
文人才子多风流,在世人眼中,他们都是狂浪的,金庸也不例外。虽然反感表哥徐志摩的情感纠葛,但自己的情感生活也并不平顺。
1957年,金庸从大公报辞职,为了夏梦,他特意加盟到长城影片公司担任编剧。
金庸与夏梦仅有一次单独约会,在一家咖啡店里两人举杯共饮,金庸趁着几分酒意,对夏梦挑明了爱慕之情。但夏梦对他说,“可惜你迟到了一步,以我的为人,是绝不愿去伤害夫君的,请你体谅”。
这段爱而不得的感情让金庸陷入了漫长的相思。在此以后,金庸把对夏梦的爱恋融进了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里。
很多知情的人都发现,《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等绝代佳人的身上,都有着夏梦的影子。
连三毛都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旧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描写。
在电视采访中,金庸提过:“一生只爱一个人,我做不到。”
所以,金庸的婚姻是不那么圆满的。
金庸曾经有过三段婚姻。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婚姻期间杜冶芬和别人有了私情,金庸遭到背叛,感情上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他直到了晚年,提起这段婚姻,仍旧耿耿于怀。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闻记者出身,比他年轻11岁,漂亮而能干。金庸的四个儿女,都是她所生的。她和金庸有过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在《明报》建报初期,生活拮据的时候,两人甚至只能共点一杯咖啡喝。
这段感情终结于金庸的婚外情。朱玫知道后与金庸离婚,后来一直没有结婚,住在香港湾仔的一个唐楼里,在孤独和凄凉中度过后半生。
此后,金庸说起朱玫的时候,坦言:“我一生就觉得对不住那个太太,主要是我对不起她,她一直待我很好,我很感激,但我对不起她,不应该做的,我都做了”。
朱玫就是穿着凤冠霞帔,在光明顶上,永远也等不到心上人的周芷若。最后,一生都不愿和他再相见,就连死时替她收骨灰的人都不是金庸和他们的儿女。
人世间,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有结局的。
后来金庸和林乐怡结合,在情感之路上漂泊了大半生的金庸终于找到了归宿。
关于婚姻与爱情,金庸曾经这样说:“最好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又抗拒不了引诱,又吸了。”
金庸这一生感情丰厚,阅历超乎常人。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
1976年,金庸在美国留学的大儿子查传侠为情自杀,去世时19岁。在这个儿子身上,金庸给予了希望和梦想。
儿子去世,婚姻破碎,金庸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里。
金庸对于儿子的爱,就像谢逊对于张无忌,黄药师对黄蓉,毫无保留,深刻到骨子里。
后来,他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写道:“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我还不明白。”
只是有些人,你注定是留不住的。他们只会在你生命中陪你走一段,这段路走完之后,你需要独自一人前行。从此山高水远,水涨船高,都变成金庸笔下浓厚的爱。
4、
金庸和倪匡、黄沾和蔡澜并称为「 香港四大才子 」。其中,金庸和倪匡的私交甚好。当年金庸连载《天龙八部》的时候,有一阵子太忙顾不上更新,就请倪匡代笔,嘱咐他,千万别把里面的人写死。
倪匡假意推辞了一番,还是很高兴地接过来写。他个人很不喜欢阿紫这个人物,结果任性地违背了金庸的设定,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等到金庸回来,找他兴师问罪,倪匡耍赖地说:“你临走时叫我不要弄死人嘛,我是弄伤了,打打杀杀肯定会受伤嘛。”
金庸摊手无奈,拿他没办法。金庸的读者知道这件事后,有人跑去质问倪匡,你为什么要把阿紫眼睛弄瞎?
倪匡又耍赖地说,“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弄瞎的。”
金庸中后期的作品中,笔下的侠并不完美,随着阅历丰富了,他感慨道,“年轻时崇拜的大英雄都是完美无缺的,后来才发现,真正的英雄,他也有普通甚至卑鄙的一面。”
他最后的封笔之作《鹿鼎记》,甚至开始“反英雄”,塑造了韦小宝这样与传统英雄形象截然不同的主角。他不再偏执于刻画自带光环的大英雄,而更愿意平常心地看待真实江湖的小人物。
1972年9月,金庸宣布挂印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了。”
此后,他便成了一个闲人,江湖、武侠,都被抛在了脑后。
“塞下牛羊空许约。”这是金庸给予《天龙八部》最后的结局,“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所有悲壮的背后都是一种必然,就像金庸颠沛流离的一生。
生命这条长河,流淌在你的血液里。多少英雄好汉在人间大闹一场,最后悄然离去。
就像《神雕侠侣》最后杨过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至此一别,再不相见。
笑傲江湖成千古,世间再无侠客行。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携书剑笑傲江湖;啸西风雪山飞狐。
钦慕神雕侠侣,讴歌射雕英雄。
天龙八部显六脉剑气,倚天屠龙彰太极罡风。
伏魔杖法,威猛猛刚劲;
九龙鞭法,灵矫矫飞鸿;
般若掌,气如虎而凶凶;
龙爪手,势滔滔意无穷。
玉女心经,凌波微步,袖里乾坤,弹指神通。
黑木崖上起风云,刀光剑影灵鹫宫。
聪明蛮刁如黄蓉,豪气冲天若乔峰。
侠客岛上路千重,天山昆仑冰雪封。
正义和邪气共存,武侠和情爱同融。
谈笑间,书尽几多豪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