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梨树王
尽管那个时候的文字幼稚可笑,但毕竟是记录了一段经历,更重要的,还有好看的照片。
梨树王从知道有梨树王的存在(1988年),到亲眼见到梨树王(2011年),之间跨度竟然应了今天的日期——“23”。
要不是依了朋友的突发奇想,恐怕这“23”还会被我延长,至于延长到什么时间,那就要看我和梨树王的造化了。
——题记
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梨树王的“领地”——芦儿港。跟其他农村一样,这里并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除了随处可见的梨树。
启程的时候,天空蒙着雾气,高速公路沿途看不出去很远(这样的天气也根本不敢分神)。穿过不少过路桥和一座立交桥,从第三座立交下了高速,眼前就是走过一次的烟台莱阳市羊郡镇了。这小镇并不大,我曾戏称“一拏(‘一虎口’的方言,‘拏’是‘借’来的)”。沿新修不久的乡镇公路,掠过密密麻麻的村庄,经大夼(地名,属莱阳)很快便到达赫赫有名的莱阳梨的原产地“梨乡”——照旺庄(地名,当然属莱阳)。
说起“梨乡”,外界知道的是“西陶漳”村,其实应该是“芦儿港”村——梨树王在此。
雾气终于演变成小雨,给此次出行带来别样的感觉。由接待朋友带路,我们先奔到一家规模很大的梨树园子,热情好客的果园主人不但大方地指着蒙着塑料蓬下的“沙窝”里囤积的梨让我们“随便吃”,还装了满满六个纸箱塞满了我车子的后备箱。然后,我们一行继续前行看望梨树王。
沿途都是望不到尽头的梨树,笼罩在雾气和雨气下,更增添不少神秘色彩。尤其知道看到的梨树最少的也有七、八十年树龄的时候,感慨之情溢于言表。那些盘曲嶙峋的苍老的树干,太有资格“教训”人到中年的我了。
此番前往收获不小,不但一睹梨树王的风姿,还纠正了我多年来“阳梨就是莱阳梨”认识上的谬误。其实,“阳梨”应该是“把儿梨”,储存时间久了变黄变软,咬一口软软的甜甜的,还有牵扯出来的“脉”,这种梨的核非常小,嘴馋的吃到最后,恐怕剩不下多少——嚼烂吃下去了。这种梨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姥姥家东屋窗前就有一株。
而莱阳梨,又叫茌梨。相传是清代督学张凤清在茌平县发现一种皮薄、肉细、味美的梨,将这种梨与当地杜梨嫁接培育而成。但这只是传说,实际情形已经不为人知了。后经权威人士认定,莱阳梨跟但青岛“恩梨”、诸城“冰糖子梨”、腾县“槎子梨”、曹县“歪把糙梨”和平原县“”金香梨有“血缘”关系,极有可能是“汇集”它们的长处而培育出来的品质更优的品种。
又据考证,莱阳梨之所以闻名于世,与它的生长环境必不可分。莱阳梨主要产地在五龙河(清水河、墨水河、 富水河、蚬河和白龙河)流域,相传古时候那里汇成一个巨泽,现在已淤积成一片广阔的腐植质多,云母多, 土质松散,通透性好,对光的反射性强的油沙地。 这种土壤有利于梨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而且昼夜温差大, 能加快梨果糖分的积累。
可怜的已经寿终正寝的老梨树。 即便如此,它依然如龙般舞动它苍劲的躯干,尽显昔日繁华之风采 风华正茂的老梨树——不由得你不钦佩,不由得不信服——这梨好吃就对了。 咆哮的狗。这两个小家伙对我们的冒昧造访不太欢迎。幸亏有绳索拴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实我很明白,正是因为绳索的牵连它们才如此威猛,不信解开绳索试试看。 400多岁的“梨树王”。这是一棵树,躯干极限伸展开了,成为一片。 长“腿”的梨树枝。这些,并不是梨树生出的“腿”,而是人工培植出来的梨树,将其“插”进老树枝来供应养分——担心如此老龄的梨树王的根部“后勤保障”出现问题。 造化出神秀。看这伸展开来的梨树王的树枝,多威猛!蛟龙一般!明清时代,这梨树王的梨果子是进贡帝王们的贡品。 掉落在地的梨果子。因为风或者外界因素,不少梨果子也“夭折”。 梨树傲霜图。很奇怪,生长在一处的老梨树,好像唯独它遭到霜打。叶子如枫叶般火红。 曲径通幽 蓬中梨果子——塑料棚起保护作用 被装进袋子里的梨果子。这些都是掉落或者有了毛病的果子。这样的果子专门送进果品公司,加工成为各种梨汁饮料(还敢喝不?不过,据说坏了的梨、苹果不会影响果汁质量,不知道真假) 一望无际的梨海。当万木复苏之际, 梨花盛开, 如同一片皑皑白雪, 把山川、田园、村舍,点染得光辉耀眼, 美如仙境。清朝, 当地诗人赵蜚声写下 “千树梨花千树雪, 一溪杨柳一溪烟”的著名诗句。秋季, 梨园里更有一番景致: 龙曲蛇盘的梨枝, 硕果累累, 香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