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分卡研究第4章 预测力指标

2020-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考研小巫

第4章 预测力指标

这个部分主要是评判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自变量之间的预测能力。这里明确相关性和关联性的一些细微区别,相关性在统计学上更多表示是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关联性则不一定。前者更多是连续型变量与连续型变量,或者顺序变量与连续型变量的关系。

之所以要衡量自变量间的相关性,主要有两个原因:

  1. 自变量之间有强相关性是逻辑回归模型本身不允许的,加入具有强共线性的自变量会导致模型本身不稳定。
  2. 自变量具有相关性,说明有一些变量是重复的,或者说是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更少的变量个数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用PCA主成分分析或者因子分析找出决定数据方差的最少自变量。

一般来说会有一个大的自变量的集合,这些是有关客户的所有的有关变量,而特征工程最终就是要筛选出一个预测力最强的自变量的最优子集。因此需要剔除掉那些与用户「正常/逾期」这个因变量预测力不够的变量。

image-20200201121656054

符号

两个连续变量

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相关系数

两个分类变量

列联表计算各个类别的频率

image-20200201122123831

其中N=\sum_{i=1}^r\sum_{j=1}^cn_{ij}

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

对于分类变量X的每个类别,列出该类别下的y的所有值。

image-20200201122750763

计算以下几个指标:

每一行的总和,也就是x的每个类别的总和

y_i=\sum_{j=1}^ry_{ij}

第i行的平均值为\bar{y_{i}}=\frac{y_i}{n_i},其中n_i为变量X该类别下的观测值个数。

总的y和为

y=\sum^{c}_{j=1}\sum^{r}_{i=1}y_{ij}

变量y的总体平均值为\bar{y}=\frac{y}{n}

根据总体平均值定义离差的平方和

STD=\sum_{i=1}^{r}(\sum_{j=1}^{n_i}(y_{ij}-\bar{y})^2)

定义行均平方差之和

总体平均值定义类别平均值的离差平方的加权总和:

SSTR=\sum_{i=1}^{r}n_i(\bar{y_i}-\bar{y})^2

行均的y的值离差平方的总和为:

SSE=\sum_{i=1}^{r}\sum_{j=1}^{n_i}(y_{ij}-\bar{y_i})

最后两个和的均值为

MSTR=\frac{SSTR}{r-1}

MSE=\frac{SSE}{N-r}

皮尔逊相关系数

跟协方差进行比较

给定两个连续的变量x和y,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方式如下:

\rho=\frac{\sum^{N}_{i=1}(x_i-\bar{x})(y_i-\bar{y})}{[\sum_{i=1}^{N}(x_i-\bar{x})^2\sum_{i=1}^{N}(y_i-\bar{y})^2]^{\frac{1}{2}}}

x_i-\bar{x}可以看作是自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后的结果,也就是把中心移动到了原点。

皮尔逊相关系数可以理解成向量[x_1,x_2,x_3,x_4,x_5……, x_N][y_1,y_2,y_3,y_4,y_5……, y_N]这两个向量的余弦值,根据空间几何我们知道,两个向量越相近,夹角越小,余弦值越大,如果完全共线就是1,如果完全不相关就是夹角为90°,也就是余弦值为0。

image-20200201140117459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分子部分可以看成是去中心化后,x和y的乘积之和,反映出x和y的差异大小和方向,为正代表同方向变化,为负代表相反方向变化。

而分母相当于是对分子的值进行标准化的操作。

image-20200201140757035

异常值对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影响很大,从上图可以看到value1和value2是相同的值,黄色圈圈是异常值,只要出现异常值,那么原本的相关性会从1降低到了0.72.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唯一的区别就是,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以变量所处的等级来代替具体的变量值。

\rho=\frac{\sum^{N}_{i=1}(R_i-\bar{R})(S_i-\bar{S})}{[\sum_{i=1}^{N}(R_i-\bar{R})^2\sum_{i=1}^{N}(S_i-\bar{S})^2]^{\frac{1}{2}}}

其中,R_iS_i分别是第i个观测值的从小到大排序的等级,比如34,31和32,等级分别是3,1和2。

\bar{R}\bar{S}分别是两个变量的等级的平均值。

相对于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极端值不敏感。

皮尔森卡方统计量

皮尔森卡方统计量表示为X^2,用来计算分类变量和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其计算根据列联表4.3得出。

image-20200201122123831

我们先计算出预期的单元数

\mu_{ij}=\frac{n_i\times n_j}{M},这个代表第i行第j列的预期单元数

则皮尔森卡方统计量的表达式如下:

X^2=\sum_{i=1}^{r}\sum_{j=1}^{c}\frac{(n_{ij}-\mu_{ij})^2}{\mu_{ij}}

\chi^2是满足自由度为df=(r-1)(c-1)的卡方分布,也就是\chi^2(X^2,(r-1)(c-1)),其中\chi^2是满足卡方分布的累积分布概率函数。而两组变量独立的概率为P_r(independence)=1-\chi^2(X^2,df)

当i行,j列的单元数等于该预期单元数,也就是n_{ij}=\mu_{ij}的时候,X^2=1,对应的\chi^2(X^2,df)为0,独立的概率为1。

image-20200201150303558

F检验

F检验是衡量连续型变量x和连续型变量y之间的关联程度,该检验通过计算F^*来实现。

也就是

F^*=\frac{MSTR}{MSE}

F^*代表x和y关联性强度的大小,越大说明关联程度越强。一般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MSTRMSE后计算F^*

信息值

woe化后,某个变量

IV=\sum_{i=1}^{N}(p_{0i}-p_{1i})ln(\frac{p_{0i}}{p_{1i}})

image-2020020115220607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