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4

2023-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芳草June

(文  刘俊芳)

第二章前置问题:

二、P41-P45,P49-P53,为什么说“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理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为什么说“理解是知识迁移的”?理解是指弄清楚事实的意义以及将知识迁移到其他问题、任务和领域中。理解需要洞察本质、目的、受众、策略和手段。布鲁纳说,理解是“超越信息本身”。如果我们通过理解一些关键的想法和策略来学习,我们就可以创造新的知识并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如果具备真正的能力,那就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甚至有时令人感到困惑的情境中去。对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能力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地、灵活地、流畅地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理解需要具备的条件:知识和技能、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灵活地处理事情的能力、自我评估、解释和批判的能力。

三、P45-P47,“理解”作为动词和名词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两种理解,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动词的理解就是能够智慧而有效地使用(布鲁纳的术语“应用”)知识和技能。名词的理解是努力去理解(动词)的成功结果——对一个不明显的观点的最终掌握,对许多无关联(可能看起来不重要)的知识元素所做的有意义推断。

        对我的教学的启发:我认为我们要注重通过练习(口头和笔头相结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检测和评估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知识迁移,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询问“懂(理解)了吗?”这样根本得不到真实准确的反馈。

四、P47-P57,请列举常见的“专家盲点”有哪些?您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这些盲点?请举例说明。

      说实话,我刚开始根本不理解什么是“专家盲点”。尽管书中有一些描述,我仍不能理解。书中说 “所谓专家盲点会使我们在工作地时遇到困难,使我们混淆学习内容与学生为了掌握和应用学习内容所需要的积极意义建构。”(P47)。

      还有,书中谈到了“专家盲点”带来的影响——专家盲点往往导致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进而导致学习者的“伪学习疾病”:“忘记了,不知道自已已经误解了,以及会运用所学知识,我把这些情况称为健康、癔想和保滞”(P49)。

      后来通过共读老师们的分享,我才有所了解。再一次百度查询得知:知识的诅咒也叫专家盲点(Curse of knowledge),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下意识地假设对方拥有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识。Robin Hogarth首先提出该名词。专家盲点也是教育的重大阻碍之一。

      知识诅咒,意为我们知道了某种知识,就很难想像不知道它的时候,是个啥样?也无法设想不掌握这种知识的状态;同时,与他人分享这种知识变得困难,当别人向自己学习这种知识时,或教别人从事自己熟练的工作时,我们无法站在对方的心态进行讲授,从而形成冲突,并浪费了大量信息,甚至我们无法接受对方并没有听进去多少的现实。我们仿佛被知识诅咒了。

        在教学中,我们也存在这样的“专家盲点”。比如,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基数词,四年级开始接触序数词,五年级集中学习序数词,并结合基数词进行复习,以理解两者的不同,还有十几和几十的写法和读音不同等知识,我们认为这样反复多次教授和数字有关的知识,学生就应该能够正确、灵活运用。实际上,在六年级时,学习身高、体重、鞋码、年龄等含有数字的表达时,仍然有大量的学生说错、写错。我们认为这是多么简单的知识,我们不能理解和接受学生的出错,也因此而责怪他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