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云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布鲁克林的群鸦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个山海之间宁静的村落,总是让人蓦然想起千年以前陶潜那个优雅的转身。

大理确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悠然得就像那篇《归去来兮辞》。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打开门走上几步,就可以在洱海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关上门俯瞰庭院,就是“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兴致来时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偶尔烦闷,还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这里的生活就好像山外的那朵云,随着微风慢慢地起落,在山巅缓步徐行,时不时被夕阳点染上一抹坨红。

山外云

云霞的美,和山画在一起。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仔细看过一座山。相比流水,高山更像大地的皱纹,以一种苍老而凝滞的姿态将这片土地分割得支离破碎,从而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隔绝。兴许是耳朵里塞了太多喧嚣,这一次,站在苍山脚下,这座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的山在诉说着不同的话语。可惜杜少陵一生未能到达苍山脚下,不然我很难想象有哪一座山会比苍山更当得起“青未了”这三个字。相比云贵高原上其他的重山峻岭,苍山的巍峨的眉宇间少了许多陡峭的压迫,多了一种带着秀丽的庄重。相比李太白笔下那种“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天堑,苍山更像柳三变笔下的“依约丹青屏障”,正是因为这道屏障,让山脚下的人可以“幸有意中人,堪寻访”。这面横亘天际的屏风,阻绝了来自外界的声音,只剩下远山的云朵借山风浅斟低唱。

山外云

高原的夏日,天气阴晴不定,山与云很难走到一起,更多的时候,苍山都笼罩在灰白色的雾霭之中。唯有在日暮时分,那些雾霭才向上升腾,退去面纱,露出泛着红晕的脸。“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唯有这时候,山、云与日才被放置在一幅画卷里,云在山外,日在云边。在苍山磅礴的怀抱里,悠闲的云朵勾勒出独属于洱海边的生活画卷。

入夜,在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月亮笼在一层薄薄的云后面。山色与与夜色融为一体,只有山外云在一抹清辉下听着洱海的呢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