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判性思维,教你判断学习内容质量
对于批判性思维,我一直想要学习很久了,也找过相关的经典书籍,我发现自己根本看不懂这些著作,这次得益于林希老师简单讲解了这个知识点,因此我也对这个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程开始,老师提到在同等教育质量下,美国学生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我自己的想的是思维。因为美国文化是多样化的背景下,所催生出来的思维也是具有不同的逻辑体系和信仰,所以他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反而会从多角度出发。同时也会倡导挑战型和创新型思维模式。这从两点出发,至少我是不具备的。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解释来源于百度)审慎的运用推理判断一个断言的真假的评估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这么解释好像过于专业的,换一句大白话说,批判思维是对不同想法的包容,既保持了自己的立场,也兼容了别人的建议,而不是毫无保留,盲目地批判评论别人的对与错。所以,面对不同的信息,我们应该改变心态,不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别人,应该以批判性思维去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批判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面对各种信息的主动思考;
如何用批判性思维面对各种信息?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信息发布者是谁。我们每天都会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到很多信息,在面对各种信息,看到各种作者的观点的时候,尤其对实事热点特别突出,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这类文章去学会分析,你可以发现,同一类文章,不同的作者他是站在什么不同的角度去写的,他面对的群体是谁,这是会收到职业的影响,更容易具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性。所以,在看到这类发布的信息里,会带来哪些主观偏见。
(2)他出于什么目的发表了这条信息。每个人写文章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为了纯粹的分享,有的人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追随他,有的人是为了打广告,等等。
(3)他发布的言论是否公正。这个简单的说也就是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实事求是,客观描述,不用自己的观点去绑架别人的利益。
(4)数据的来源是否科学。有的数据也可能作假,比如说,我们看电视经常会看到真相大探索,拆穿谣言之类的节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个节目,内容大致是,根据很多人都会传的一个谣言说耳屎有毒,能够燃烧,吃了会变哑巴。从小听到大。当时实验室里就收集了很多人的耳屎做成了一个小蜡烛,火机点起来的时候,发现,根本无法燃烧,这个从小把我们骗到大的谣言居然是假的。(当然我这里也不是说耳屎能吃),面对数据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用新的论证方式去证明它是否正确和科学。
2,面对相同观念的主动反思;
如何面对相同观念?有两点
(1)我们的思维是倾向于选择性偏差的。人的大脑会自动过滤掉与自己不同观念的信息,而选择与我们立场相同的信息。这里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我们总是愿意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事情。其他的自动会忽视掉。比如,我自己有晚饭后会出去散步的习惯,有时走在路上,看到了有人牵宠物狗,结果感觉一路走过去看到的都是牵着宠物狗在散步的人,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只是我自己把注意力放在了这类人身上,其他的都被我的大脑自动过滤了,所以我眼里只有这些人。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你自己是老板,在公司里,你说什么人家都觉得你说的是对的,别人都认同你的观点不代表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别人的就是错误的。这样很容易让你自己陷入你自己的思维泡沫里,反而不利于你批判性思维的成长。因为你只关注了自己,没有关注到与你不同的声音。
(2)互联网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反而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狭隘了。我们使用任何工具,都会有一个搜索功能,只要主动搜索了某一类信息,现在大数据发展出了一个叫智能推荐的功能,这个功能会在你浏览完一个信息之后,一直给你推荐相同或者类似的信息。比如,我自己就是这样,虽然没有浏览,但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同时在微信上和几个朋友商量去哪里吃东西,或者网上哪个零食好吃,结果,我的朋友圈里,那一段时间智能推荐的都是各大电商平台的零食和美食广告。所以,像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容易让我们固化在原来单一的或者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认知。
某段时间内,你阅读了哪些公众号文,比如鸡汤类的,或者女权主义类的,那后面会一直给你推荐这类你看过的文章。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很难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信息。反而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狭隘了。
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维泡沫呢?
需要你主动踏出舒适圈,去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社会背景人的思考和需求,去接触与自己不同层次的圈子里人,这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解在自己圈子里无法知道的故事和思维方式。若不打破,很容易让我们禁锢在自认为正确的世界里。这个我自己一直在尝试打破自己的设限。
3,面对不同观念要有同理心;
如何面对不同的观念?
(1)世界上极少有绝对的对与错。这个观点我很认同,我自己也一直在追求找到一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同一个问题,没有对错,没有争论,只有交换不同的观点,激起大家脑中的思维火花,然后这样才是共同成长。
(2)要有同理心,也就是换位思考能力。当别人提出一个结论,或者做出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对反该事宜什么背景,什么角度,家庭文化氛围思考而得出的这个结论,或者而做出这样一件事。
前段时间不是有个高铁“霸坐姐”嘛,我和朋友在讨论这个话题,他说他能够理解这一行为,这种行为反而让他觉得对这个女的产生了怜悯之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曾经他的母亲,也为他的也与别人发生这样的争执,也是处于一种毫不占理的情况。当然我也不是说这种行为就值得同情,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的事,在看到一些行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起过去我们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而产生同理心。我也有过这种,总得来说,对于这种行为,社会秩序需要人人遵守共同维护的。
所以,利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的时候,面对别人的事情,我们要听故事,而非看结果。面对不同的声音和信息,我们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而非,我们可以如何反驳别人。最终争赢了,你又能得到什么?只有一时的快感而已。
这么多批判性思维思考方式,好像都与学习力无关,
但是其实是有关联的,如何用在学习上?
1,我们面对不同的知识信息来源,我们就会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2,在自己的认知泡沫里,这时需要思考,缺少了那些知识内容和思考方式,什么是我们忽视的?只有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了解,才会发现有更大的学习维度和空间,
3,以包容心态面对不同的声音和故事,而非批判和反驳别人。这时候需要思考什么是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
课后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讨论一个问题:
你认为“拼多多”是一个好企业吗?为什么?
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方式是: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上网搜“有效的”信息支持——总结出自己的论点——上网搜反方有效论据。(其实我没有想过这么一个大的过程,多半自己的观点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撑,今天我就来做一个尝试,打破设限踏出第一步)
看待它是否是一个好企业,有很多角度,我也不知道我从什么角度去看的,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个好企业(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从哪个角度去看的,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我的观点是,
1,拼多多收纳了很多从淘宝淘汰的做低端产品的商家。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淘宝刚刚兴起,那时候有在淘宝上赚到了第一桶金的基本都是在城市里没有资源,租不起店面,只能在互联网找机会的商家,大家也知道,后来淘宝的升级更新迭代,各种假货漫天飞,于是它的规则越来越严格,这前几批的商家是越来越难存活了,价格越来越透明,利益越来越压缩,为了生存不得不用简化成本,而导致的假货越来越多,逐渐地就变成了被淘汰的卖假货的商家了,这些就是在淘宝这个池子里,外溢出来的商家。那这么多商家怎么活啊,很多人都是两夫妻就靠着这么一个网店的生意维持生活啊。也听说了很多不被社会接纳的残疾人也在做这种网店,若没有一个平台能够接纳他们,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很多家庭生活都难以继续下去啊。
这里我的论据是:2016年淘宝开始打假的新闻开始。《阿里巴巴公布2016年打假数据:直言被冤枉委屈 - 阿里巴巴,淘宝,打假》这篇文章有数据,而且仅仅是那一段时间淘汰了18w商家,我相信后面每年的数据还在逐渐提升的。
2,给很多人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为很多滞销农货的农民打开了销路,也算是促进农民利益的增收。
面对这样一个大的低端供应链的存在,却无法安放,淘宝把这群人消灭了,可是却依然存在低端消费人群,这种资源如何对接?这里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难道这些人要下岗吗?肯定不行动,不然社会都要动荡了,无业游民太多,对社会稳定不是一个好的事情,于是拼多多给他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接纳他们,为这些低端供应商提供就业机会,我觉得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初期的淘宝。帮农民销货,拼多多也是有和部分政府签订扶贫协议的。
找到的论据是,去百度搜:拼多多 政府 扶贫协议。会出来好多新闻内容。
反观点多为假货满天,这种卖假货的平台还能做成上市公司。
论据明天再找。
反思: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和反方观点分别从什么角度去思考的。我从反方身上学到的是,卖假货本身对社会影响力并不是很好,如果人人都觉得卖假货有生存空间,大家都去卖假货了,谁来创新发展我国的经济。 但是对于监管这一类人群,监督制度不到位,这个是无法避免的。不管什么行业,总是会有漏洞的,哪怕天天搞环保,依然会有悄悄排污水,排废水的。卖假货的也是一类人群,总要吃饭生活养家,适度的就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生存,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因为这平台,还能扶贫,帮助他们脱离贫困,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凡事有利弊,多用包容心态去看待,也没什么不好。也没有伤害到你的利益。你不喜欢,不买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一个事件去发现自己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
文章框架内容总结来自于哈佛学习力女神鲁林希的微课《10节课快速复制出你想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