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升自己,这样做财经·投资·理财

如何开始学习理财投资?

2017-09-25  本文已影响2244人  程子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我们向财富自由奔去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学习理财投资,让我们辛苦赚来的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进行保值并增值,这就是我们学习理财投资最为现实的目的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呢,尤其是对于大部分零基础毫无理财概念的小伙伴们。

其实实现财富自由整体来说只需要5步就行。

第一步,攒下自己的第一桶金

第二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与方式

第三步,学习这些投资产品的知识

第四步,在投资市场中去不断地实践

第五步,长期坚持自己的投资,不断壮大自己的资产

这5步咋听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都是一些非常直白的方式,但其实每一步的有效进行都必须蕴含着个人的智慧,耐心以及自律。

首先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能够攒下自己的第一桶金呢?攒下自己的第一桶金有多难呢?

可能有的小伙伴就会说:“攒钱的方式不就是少玩点,少吃点,少买点,省下钱来嘛,这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嘛”。

上面小伙伴的回答肯定也是绝大部分小伙伴所疑虑的,那么重点就是即使我们知道了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好像大部分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或者工作不久的上班族来说,真正能够做到月末有结余的人似乎少之又少哦。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过程其实蕴含了非常大的智慧在里面。

月光族的兴盛就是最好的例证了。对于月光族来说,每个月初钱一到账,就开始地计划着如何将这些钱花了,如何去胡吃海喝的,却往往不懂得适可而止。过度地消费欲望让临近月末的时候就出现了钱荒,口袋没有人民币了,这生活可怎么过下去呢?这个时候刷信用卡这种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的方式就有了流行的市场,利用短暂的“借款”方式度过了没钱花的时候,等到下个月工资到账后,又是一个重复的循环过程。

这里对于信用卡的使用程子这里多说一下。对于那些难以控制自己消费的人来说,我是不建议去办理信用卡的,因为信用卡会让那些人的心中多了一份安宁,觉得即使钱花没了,还可以刷信用卡,虽然下个月需要还账,但及时行乐嘛,花了再说呗。

当然信用卡不是一个坏东西,重点在于用的人,对于那些懂得克制自己消费的人来说,可以利用信用卡这个杠杆来帮助其薅一些羊毛,反而可以获得一些收益。

但对于难以克制的人来说我强烈他们不去办理,有信用卡的趁早去注销了,程子自己就从未使用过信用卡。

对于那些月光族来说,可能辛辛苦苦工作了大半年的时间也不能积攒下一些钱来,问钱去哪里了,他们感觉好像也没有买什么过于贵重的物品或者享受了什么奢侈的服务之类的。总之就是钱花没了,至于花到哪里去了,怎么花的都是一头的雾水,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存不下钱的一种生活窘态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破解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呢?如果仅仅只是逼迫自己少花钱,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要买之前默念几秒钟是否要买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时间长久了,最终可能更会激起自己内心的不适,导致更加不良的恶心循环,甚至消费的恶性爆发。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种方式,一种看似十分老套,却效果奇佳的方式,那就是去记账,去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消费的数据。人之所以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一方面可能就是天生就是购物欲望过强,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导致欲望变强的就是自己对于自身的具体消费情况模糊不清。当我们对于一些事物不清楚的时候,往往是感性的行动占胜了主动,我们往往就会听任大脑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我们控制大脑去做一些事情,这种不同的谁控制谁的方式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成长的方向。

就如20来岁的人对于自己未来是迷茫不知所措的,因为他们看不清未来的路怎么走,所以只能去靠猜,靠碰,靠自己的感觉走了,但这往往其实是最无效甚至是错误的方式。我们必须靠理性去生活,去做决定,而不是依赖感觉。

当我们能够下决心开始记录我们每日的消费情况的时候,尤其是对于那些动不动就消费的人,这种方式可以最有效地帮助自己理清自己脑中之前十分疑惑的关于钱花到哪里去了的问题,一旦我们大脑对于这些花费去哪的问题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后,一切就会慢慢地发生改变了。

当我们能够记录一周,半个月,一个月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大量关注自身日常财务的数据。如今的时代是一个讲究数据分析的时代,称之为大数据时代,有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可以一一进行分析,查看这些数据就知道我们花费在吃,住,行,玩等方面的具体消费数额以及比例。

在这些数据中存在着两种数据,一个是必要的数据,也就是这些花费是必须的,比如吃,喝,另一个就是不必要的数据,这些消费就是让你在月末窘迫的罪魁祸首。

这样我们就需要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这些不必要的消费。在不必要的消费中,检视它们,你会发现买或者不买某件商品对于你的生活其实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仅仅只是影响了你的满足感而已。

在这里我希望各位小伙伴们能够做到“延迟自身的即时满足感”,因为这个对于你的一生必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非常著名的儿童实验。

实验的内容就是让30个4岁的小朋友呆在一个房间里,每一个小朋友的面前都放了一个棉花糖,实验员假借有事需要离开房间几分钟,但临走前对小朋友说:“只要在他回去之前,小朋友没有吃掉面前的棉花糖的,他回来后会奖励给他两个棉花糖”,说着实验员就走了。

当实验员走了之后,30个小朋友就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情形。有的小朋友立即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看了半天最终还是吃掉了,有的干脆坐到了地上,不看棉花糖,有的就在房里走来走去的玩游戏,最终当实验员回来的时候,仅仅只有8个小朋友忍受住了诱惑,没有吃掉棉花糖,自然也就获得了2个棉花糖的奖励。

当然实验没这样就结束了,在这个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对于这30个小朋友进行了长达40年的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事业工作情况,调查的结果发现那些一开始就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后整体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都很低,那些犹豫了一下再吃的小朋友相对会更好些,而那些最终能够抵制诱惑的小朋友在长大后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都有不错的表现,他们拥有更高的收入以及地位。

通过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各位小伙伴们,抵制住商品的诱惑是非常必要的,你可以回家看看,那些家里堆满的无用的物品就是你当初的冲动后果,学会去延迟满足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记账的目的就是通过亲身记录的数据来让理性思维战胜我们的感性冲动,让我们在节流上可以有具体的方式方法去有效地执行做好

那么我们第一桶金积累的方式就是通过我们每月的结余进行强制地储蓄起来,让这些钱能够不断地积累。在这里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储蓄的钱总是在月末有结余下来才可以储蓄,没有结余了就无法储蓄了,那么如此一来,月月时有时无的,我们的第一桶金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积累到呢?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公式:支出=收入-储蓄,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储蓄=收入-支出。后一个公式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思维:储蓄的钱是在消费后才剩下来的,但这确实错误的思维方式。

我们应该关注第一个公式,支出的钱是在扣除了储蓄钱后才是剩下的,也就是在我们最开始获得收入的时候,就立即拿出一定比例的钱去储蓄起来,剩下的钱再去消费,如此,积累第一桶金的工程才可以有效地进行

同时我们再通过一定的开源方式,增加收入总额,这样就可以拿出同等比例的收入钱的总额就会增加,对于第一桶金的积累会有更加积极地推动作用,当然这里的第一桶金可以设定为10w。

拿程子来举例好了,程子我已经坚持记账了1200多天,近4年的时间了,通过记账我理清了自己的日常财务情况,并逐渐开始有计划地对于自己的资金进行合理地规划(包括每月的预算该是多少,检视哪些是不该花的,还对不同年龄段的收入再分配有自己的设定,单身时候,按照7:3的比例,恋爱期按照6:4的比例,结婚后按5:5的比例分配收入),在最开始的时候,我的每一笔收入都会拿出30%进行储蓄,经过一定自律地储蓄行为,可以让自己快速地达到一定的初始资金数额。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律性地进行强制性储蓄,当达到了一定数额的时候(比如5w),其实就可以采取另一种特别的储蓄方式-基金定投,拿出收入一定比例的钱进行每月的定投。

随着自己持续地保持着对于自己日常现金流的自律行为,看着自己拥有的现金资产不断地增加的时候,最真实的感受就应该是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自信感。当我从最初的0一点点的积累,利用了1年的时候积累到10w现金资产的时候,那种自信感是难以言表的,这种感觉也一定有小伙伴是曾经感受到过的。

今天的内容很大的篇幅就是在讲述我们学习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开始学会有方式方法地去积累自己最初始的资金。有的人收入很高,但几年都积累不了一定数额的资金;而有的人收入不是很高,但只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再靠一点点的自律行为,就可以很快地积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当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的时候,我们就有资本去开始进入到投资市场中,挑选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以及学习投资方式,以此来让自己的资金开始不断地增长。那么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如何评估自己的风险类型呢,市面上那么多理财产品该如何选择呢,那就请各位继续关注我之后的文章内容。


感谢各位小伙伴们一路地支持与帮助

我就是那个“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决定投资一辈子”的程子说

理财干货持续更新中,欢迎各位多支持,多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