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工作我偷懒,我有理心理学

别总惦记管理时间,需要管理的是注意力

2017-10-23  本文已影响197人  院长X大叔

01  时间管理副作用

《奇特的一生》里面,讲了一个奇人。

柳比歇夫的一生,是时间管理的一生。他能够不用手表,近乎精准地记下自己每个事件所花费的时间。是真的用笔记下。这本书也是其他人根据他的时间笔记所作。

此人也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写了很多专业论文,做了很多研究。这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把时间管理的越好,取得的成就越高

大叔一度深受其害。认认真真计划每一天的时间,事无巨细。列清单,下APP工具,反馈……

有效果吗?有的。效果好吗?真心一般。

不是抨击时间管理这件事,但就我的经验而言,至少会有三个副产品:

加重时间焦虑:适度的时间焦虑可以提高紧迫感。在拖延症的研究中发现,当一个人接近“死线(deadline)”的时候,精力和专注力都会不自觉提高。但就像这个世界绝大多数问题一样,它也是呈现“倒U曲线”的,过了极值点,不但不利于工作,只会徒增烦躁。

强化错误观念:看到一张清单前面的小格子都打满√的时候,会陷入一种错觉:我今天又过了努力的一天呢!用时间投入的多少来衡量努力的程度,也怪不得被人说成“低水平勤奋”了。如果满足于这种努力幻觉,当成功迟迟未出现时不免怨天怨地: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不能跟你一起喝咖啡?

忽视本质问题:如果不仔细审视“一万小时理论”,很容易会被误导到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只要投入的足够时间,就能够成为大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里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格拉德威尔(《异类》作者)有意歪曲了自己的理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时间,而在于有效时间,投入时间带来的产出。

要跳出时间,才能真正管理时间。

02  时间不够的本质

我认识很多“懒惰”的人。

他们不仅活干的好,而且有很多时间丰富业余生活。各省的高考状元,很少出现一天投入十几个小时的书呆子。

时间不够用,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共同体验。如果在绝对公平的时间下,有人感觉够,有人感觉不够,那一定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只有一个问题:注意力溃散

思维本身就很溃散。稍有冥想经验的人都知道,脑子是很难静下来的,念头会像泉水一样不停地往外冒,而且信马由缰,没有方向。禅师说:就像身体里有一群小学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想做不同的事……薄伽梵歌说的更直接:我们的心像风一样狂野。思维的溃散是导致注意力溃散的根本原因。

事情的溃散。这种溃散“显化”在客观世界,就是事情的溃散。审视自己的清单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带来价值的琐事。虽然我的价值观是凡事都有它的价值,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对我的价值要另一些事情大。所谓效率,不正是把时间投入到那20%高价值的事情上吗?史蒂芬柯维对于时间管理的理念可谓一针见血:要事第一

环境加剧了溃散。网络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在增加了互联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被干扰的概率。各类信息唾手可得,一个人呼叫另一个人只需要几次敲击。我不是怀念“从前慢”的时代,只是说客观上,这种便利进一步摧毁了人的注意力。所以才有《深度工作》里对“隔离”的呼吁。

03  蒙古骑射法

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管理注意力的方法。

我将这种方法称为“蒙古骑射法”。有三个要素:

绝对稳定的目标;

亲自降伏的野马;

广阔无垠的草原。

绝对稳定的目标:小目标当然是很难稳定的,如果我们只盯着完成眼前的事情,必然陷入事件的琐碎之中。同时,一个移动的目标也让人难以瞄准。绝对稳定的目标,即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未定下之前,一切都是漂浮的。它的出现,往往伴随某种奇迹和神圣的使命感,如同村上春树说的:它从天空飘下来,而我轻轻接住了它,那就写小说吧。

目标定则心定,所谓的“要事”也就变得容易确定了,一切有助于实现最终目标的事情就是“要事”。在要事上投入时间,可以保证每天朝着那个最终的方向前进。

亲自降伏的野马:这说的是心态,在射箭时,必须三点一线,人箭合一。思维的溃散让人很难集中,这时需要降伏内心这匹野马。以大叔的经验而言,就是调整呼吸,然后同时专注内心和对象

通常我们认为,百分之百的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做到专注。记住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发现的悖论:你越是努力想做的事情,越是做不到。将内心分配70%,对外界投入30%的关注,反而会极大提高工作的关注度。这个比例并不绝对,你可以试试调整,以效果为准。

广阔无垠的草原:为自己营造最好的射箭环境。不要去讲“心安处即是吾乡”这样的话,在没有学会跑之前,不要总想着飞。环境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虽然它必须通过你起作用。看看自己的产出,就可以评估到底受到了多少影响。

这里的要诀只有一条:投入“要事”的时候,关掉微信。

愿你找到真相之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