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之心理话——何谓“道”?
大部分直截了当的答案是:道是规律。但规律又是什么?规律就是事实条件下的因果。
上善若水,我们观察水,就很容易理解事情是如何做成的——想让水变成蒸汽,就必须满足温度和空间的条件;想让水往高处流,就必须靠水泵加压——条件充分,结果自来;条件不足,无论是对水本身施魔施法,还是连打带骂,统统无济于事。
不要忘记,水本身,也是条件的一环。水的沸点才是100摄氏度,水作为液体的一种才可以流动。换成石头就不成。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也许可以有新的解释——道是可说的,就是事实条件下的因果。但道又是不定的,因为条件永远错综复杂此消彼长,条件永远处于差异和动态变化中,所以因果也常常以极其多样的状态呈现。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辩证地看待几乎所有的观点和案例。
比如,打孩子,到底是好还是坏?不要着急下结论,觉得现在主流心理学支持不打孩子,就说凡是打孩子就坏。好多人分享经历的时候还说,幸好小时候父母打了自己,才使自己痛改前非云云……但因此,又说凡是打孩子就好吗?也不然!打孩子行为,只是条件之一,产生了坏结果,必定是此行为匹配其他条件共同导致,产生好结果,逻辑也是如此。我再重复一遍:条件永远错综复杂此消彼长,条件永远处于差异和动态变化中,所以因果也常常以极其多样的状态呈现。知道了这一点,就能逐渐克服单线思维和局部思维,看问题时如鹰眼俯视全局,直取复杂条件中的主要矛盾。
再比如:我们特别喜欢成功者的故事,喜欢听他们分享相关经验,希望自己复制他们的做法之后,也能取得一样的成功。
但这件事情可能发生吗?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源于他们分享的那些经验,而是他们做事时,当时当地当下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因果联系,可能连成功者本人都意识不到!于是他们把成功统统归于主观努力,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多么优秀呢!)
你可以复制他们经验的做法,但你能复制他们背后蜘蛛网般错综复杂的所有条件吗?不能!所以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高人指路”。(比如刘润之流假大空的年度演讲!)甚至所有的建议,都不要照单全收。无论育儿还是育己,做人还是做事,第一步是了解,是看清,是“明白”。了解,看清,“明白”的是什么呢?是你现在可以整合利用的所有条件。
换句话说,一因并不必然成一果,中间还有“缘”。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各种条件)显现。 所以叫缘生缘灭,缘聚缘散。要理解结果背后的“因缘”,凡事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其中的“神”,学习别人的经验也莫不如此。都要善于分析、接受自身当下所有的条件,才能选择性有效接纳,整合,利用。
说到现在,我们该谈到最重要的一点了!——如何分析、接受自身当下所有的条件?
让我们再次回到“道”的含义吧——道是规律,是事实条件下的因果。
条件,因果我们都明白了。但,“事实”呢?认清事实,是最重要的前提。
豆豆在《天幕红尘》里说:
人最难做到的是实事求是,妄念、贪念、杂念一大堆,就算实事求是,你也不知道怎样实事求是。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里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念、思想,是一切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
《天道》里乐圣公司的掌门人林雪峰,在法庭上还想着自己是民族音响之光,觉得丁元英是个搅乱市场的小人。这道义感形成的魔,让他完全无视事实,无视事实条件下的因果,最终导致了自毁的结局。林有林的心障,我们呢?恐惧,自恋……什么是扭曲事实的心障呢?想做一个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的人,就必须关注真实的牛的构造,而不是心障扭曲下牛的幻影。不然的话,再磨练刀工,也只是砍在错误的地方。
今天的文章只讨论何谓“道”,就先在这里打住~至于如何卸下心障,发展直面事实的认知水平?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