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见到陆坚,是在领英(LinkedIn)中国位于北京CBD的办公室。跟互联网公司喜欢扎堆中关村不同,领英作为聚焦各类职场人群的全球知名职业社交平台则是从一开始便在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圈落户,这似乎透露着它的野心:距离目标用户更近一些。
而将全球化社交平台和本地用户需求进行融合,是领英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陆坚作为领英中国总裁,则是这种兼融的最好体现。在加入领英之前,陆坚在中美两国都有很丰富的职业经历,技术背景出身的他不断地在越来越高的管理岗位上担任要职,他也有过很接地气的创业经历,从跨国公司到本土互联网公司的转换他都游刃有余。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犹如原始丛林一般的全球互联网生态中,他还依然能够保持温文尔雅的性格;在周围竞争者呼喊“狼性”的时候,他思考的是“不做恶人,也能把公司做好”。
在陆坚的带领下,领英中国团队一直在努力弥合全球市场和本土市场在职场文化、管理方式和战略决策之间的差异,克服“跨国公司在华困境”,尤其是打造了运营和用户增长中心(Operation Center)的案例,在全球的范式之外建立起符合本土市场的职能部门;此外,领英中国在几个月前启动了战略升级,他们跳出了互联网公司对流量、用户的白热化争夺战之中,而是回归到用户本身,从他们的真正需求出发,将创新置于用户价值之中,这背后便是陆坚所秉承的"be a nice guy"的理念。
温和的力量
我最好奇的是陆坚是如何能够保持如此温和的脾气,作为公司的掌门人,他有足够的理由保持威慑、严肃,甚至是暴脾气,但是陆坚一点都没有。我笑着问他是否发过脾气,陆坚笑着想了一会,似乎也没想起来上次发脾气是什么时候。我很想知道,他能够保持温和背后的力量来自于哪里?
陆坚给我了一个很特别的答案,他从“信任”开始讲起。陆坚曾经同时管理过中美两个技术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两边管理方式的很大不同,仔细思考之后他发现了更深层的原因:Trust is given or earned(信任是主动给予的还是努力赚来的)。陆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大学毕业之后在美国苹果公司担任工程师,作为新人,他的上司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包括工作时间安排等,相信他能够自己做好工作计划;而中国的团队则是以不信任为始,设置一系列的规则和管理手段,表现好的人能够赚得领导的信任。
这引发了陆坚很长时间的思考,他想知道是否可以在中国的公司采用“信任先行”的模式?他在领英进行了尝试。我问他会不会担心这种改变会产生管理上的混乱,导致业绩下降?陆坚告诉我,恰恰相反,信任是互相的,每个团队都感谢从一开始给予他们的充分信任和授权,很多曾经的管理难题也迎刃而解。不过这一切都要在管理制度清晰、战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如果管理很混乱,但是又给了员工很多自由度,那么才是灾难的开始”。
一旦你建立了信任,那么很多情况下你就不会轻易发脾气,保持温和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陆坚透露了他真正的秘诀。他笑着坦言说,最开始他的大老板、领英全球CEO Jeff Weiner对自己很担心,担心他这么温和的人,来到竞争激烈中国互联网丛林社会,怎么打得过人家呢?“不过一年多之后,他再次见到我,他看到了我们的业绩进步”,说到这里,陆坚才稍稍有些激动,很快他又恢复了平常的语速,“其实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人不需要变成一个恶人,才能做成一件事情,我希望有解决问题的智慧而不是脾气”。
潜力是被“逼”出来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的中国市场掌门人,陆坚自己的职场故事也相当精彩。他在美国博士毕业之后便来到苹果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接受了成为一位工程师的最好训练,当然也被挖掘出了不少人生“潜力”。
陆坚至今还记得他在苹果的第一个项目,那是在1997年,他所在的团队要帮助苹果的流媒体视频以最小的带宽进入拨号上网的互联网用户电脑中,“我负责压缩工作,我当时的经理就像是拧螺丝的工人,我做好一个新版本,他就过来跟我商量,能不能再想办法压缩再小一些,”说到这里,陆坚自己都无奈地笑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压力之下竟然想办法做到了,“当时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多年之后我自己回过头去看,还真是挺惊讶自己能做到”。需要给自己的人生一个目标和压力,也许就能做到那些曾经我们认为无法做到的事情。
他的第二次尝试来自于对创业的渴望。“在硅谷,如果你老是待在大公司,会被认为是没有用的人,”陆坚不仅感受到同龄人的压力,而且他自己内心也渴望做一些更有创造性的事情,“如果在大公司,你受职位所限,很多工作是不可能接触到的;但是在创业公司,你有很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工作、了解到不同的世界。”
为了创业,陆坚曾经“两进两出”苹果公司。第一次是在1999年前后,结果遭遇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等问题,创业被迫中止。即便如此,陆坚还想继续尝试,“其实我有一阵子还在街上晃着,还想找一个创业公司,”他笑着回忆,但是因为第二个孩子快要出生,所以他还是需要回归稳定工作,照顾家庭,这便有了“二进苹果”。
在苹果三年多时间,陆坚始终没有放弃创业的想法,他也在寻找新的机会。终于在2006年,他开始了第二段创业,“这是一个从somebody到nobody的过程”,陆坚回顾当时。过去在苹果这个大公司,出去自我介绍会很受尊重,但是现在创业,那简直就是无名之辈。为了开拓市场,陆坚不仅尝试着做了很多过去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工作,工程师出身的他甚至开始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不断地去见人、聊天、换名片”。
陆坚还有一个杀手锏,“白天换完名片,晚上就到领英上去搜这些人,然后加上他们,这样就能够保持更紧密的联系。”那时候的陆坚可绝对想不到,日后他会成为领英中国区的掌门人。不过这也印证了领英中国的愿景——帮助用户连接机会,解决他们在每一个职业发展阶段遇到的痛点,依托于全球社交网络和数据、同时契合本土用户需求和习惯的战略,成为“一站式职业发展平台”。
陆坚与领英似乎有着莫名的缘分。领英更像是一条埋藏在陆坚人生旅途下的轨道,默默牵引着他每一次人生的抉择。
更大的命题
对于人的关注,是陆坚来到领英中国之后最为关注的方向。尤其是在数字化、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如何推动职场人变化、改变今天的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人类的命运会由此发生怎么样的改变,都是他关心的话题。见微知著,是他在领英最深的感触,这里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他们每一个人在大时代浪潮里所发生的变化汇聚起来就是整个时代的图谱,通过数据对职场人提供最实际的帮助,比如提供基于大数据的转行和薪酬信息参考的职业指南,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也是领英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
陆坚很喜欢阅读领英经济图谱团队出品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等经济图谱作品,在这里他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人才真正在哪里聚集,究竟有多少人流入、多少人流出,这个地区未来真正的潜力如何等等,他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到这些大命题,“这些数据能够为决策提供洞察和依据”。
在访谈的最后,陆坚推荐了最近他颇受影响的一本书《the Rise of Robots》(机器人的崛起),这也是FT英国《金融时报》2015年的年度图书。在这本书名字上看起来是讲述机器人和技术的书,实则是探讨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影响。他希望从这样的书里,找到对人和未来的新思考,而这才是领英应该聚焦和关注的地方。
在领英上,很容易看到一些职业正在消失,而一些职业正在崛起,还有很多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商业模式正在出现,“美国高考SAT已经让机器人在阅读作文了,而准确度跟人类老师的阅卷相比,准确度为99%”,陆坚在不久之前的大连达沃斯期间,出席FT中文网举办的CEO夜话时举了这个例子,“未来看似不可预测,但却是有迹可循,而我们正在做着这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