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宝贝》9月读书笔记
《宝贝,宝贝》是作家周国平以父亲的视角,记录女儿啾啾成长的一本生活随笔,贯穿从啾啾出生到小学毕业的时光。
同时,周国平作为一个哲学家,在书中不仅仅记录了啾啾不同时期的语言、状态和不断发生微妙变化的亲子关系,其间还有很多他真实、真诚的感受和思考。
我问:啾啾为什么喜欢妈妈的睡衣?
她说因为“里面有妈妈的味儿”。
她的确经常把它们捂在鼻子上使劲嗅,还经常在妈妈的脸上和身上嗅来嗅去。
她告诉妈妈:“我喜欢妈妈的味儿,有时候就存在鼻子里,过一会儿再呼出去。”
妈妈什么味儿?
她说像大苹果,又香又甜。
这段“妈妈的味儿“写的太生动了,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很有感触吧,是不是很多孩子婴幼儿时期都有一个味道依赖物品呢?比如枕头、衣服什么的。
我家孩子婴幼儿时期也不例外,闻着我的味儿睡得特踏实。
我老公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儿子,你怎么总是粘着妈妈?妈妈什么味儿?”
我儿子答:“肉味儿!”
无论什么场合,听人说到尼采,啾啾就瞥我一眼,认为与我有关。
她六岁时,在学校里对好朋友小岚说到了尼采,小岚回家告诉她妈妈,啾啾家有许多“彩泥”的书,小岚的妈妈纳闷,一想,啾啾的爸爸是搞哲学的,恍然大悟,应是尼采。
啾啾还告诉小岚,尼采有个妹妹,叫杏儿,有本书讲他与杏儿去上学的故事。回到家,啾啾也对我说:“尼采的妹妹叫杏儿。。。”
我不明白,她解释:“你不是写过《尼采与杏(形)儿(而)上学》吗?”
看完这段我简直笑死了,也突然回忆起,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女儿小时候,不知哪天听我说了一句打赌的话:“如果我说的不对,我的刘字倒着写。”(我姓刘)
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我女儿一直这样和别人打赌:“如果我说的不对,我流的是倒着的血。”
再后来,我女儿终于明白了,并对这段回忆不堪回首,说那时候自己怎么那么傻!我说:这不是傻,是童趣,是珍贵的童年成长经历,也是你在母语环境中,母语学习的一个实例。
在书中,随着女儿啾啾的成长,周国平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他的教育理念。
在啾啾上小学的时期,北京应该还是“择校”年代,但民办私立教育还没有生长环境;仅有的国际学校也是针对使领馆和跨国公司的,与中国孩子没啥关系;homeschool周国平坚决否定。所以,他的选择就是公立学校圈里的名校。面对体制内教育,周国平的观点是:
我也不会像许多家长那样,让自己和孩子完全被这个体制牵着走。有限度地顺应这个应试教育的体制,同时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戴着镣铐争取把舞跳得最好,也许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
当然,书中的经典金句还有很多,比如: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无论哪种性格,皆有一利必有一弊。所以,性格谈不上好坏,好坏是后天运用的结果。因此,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性格,事实上也做不到,我们应该做的是了解、顺应它,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它产生好的结果。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如果没有教养,爱就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现在有些父母只顾给孩子营造高级的物质环境,却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一起欢声笑语,把孩子仍在一个实则低级的精神世界里,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多么不幸啊。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是最省力的教育。
啾啾:爸爸看书,我也看书。
特别是最后这句,被很多读者标记并留言。别看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却是底层逻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其实每个做过父母的人,都同样经历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这样、第一次那样。。。。一般情况下,大同小异。对大部分人来说,不过是当时茶余饭后的新鲜话题,昙花一现,过眼云烟,更不会把这些琐事跟哲学问题联系起来。
但周国平愿意把这些小瞬间小句子一一记录下来,就像在海边拾起一个个贝壳,并珍藏。经过十二年的时间,这些贝壳被串起来成为了艺术品。
这本书最初出版于2010年,那时候还没有微信,如果放到今天,书中内容不就是朋友圈晒娃大合集么。这些晒娃原材料,经过周国平的深加工,晒娃晒出了哲学高度,朋友圈写成了畅销书。
2010年,那时也还没有内卷、鸡娃这些概念。但周国平在十几年前提出的教育方面的哲学思考,今天看看也没毛病,对稀释当下的焦虑浓度也许能有点启发。
那么,做父母、做老师的,无论鸡与不鸡,卷或不卷,只要保持清醒,读一读这本《宝贝,宝贝》没坏处。
《宝贝,宝贝》说完了,后面的内容全是彩蛋,一个重磅彩蛋。您是不是感觉赚到了?
周国平之所以那么爱孩子,那么热衷于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除了他的职业背景以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个原因写在了他之前出的一本书中,就是享誉海内外,多次再版的《妞妞》。
本来我的决定是,看完《宝贝,宝贝》就可以了,不要再去看悲伤的《妞妞》。但是,好奇心一直驱使着我,我想知道更多周国平这段心路历程的细节。
我与自己妥协:就看一个开头,最多两个章节。但是,看完两个章节,我就食言了,一口气看完了《妞妞》。
妞妞是周国平和前妻生的女儿,是周国平的第一个孩子。妞妞出生的时候,45岁的周国平欣喜若狂,并深深体会到,原来,”爸爸”这个职业才是高大上的追求。
我从歌德学院退学了。此时此刻,即使请我到某个国家去当国王,我也会轻松的谢绝的。当我的孩子如此奇妙地存在着和生长着的时候,我别无选择。你比一切文凭、身份、头衔、幸遇更加属于我的生命本质。
我宁愿错过一千次出国或别的什么好机会,也不愿错过你的每一个笑容和每一声啼哭,不愿错过和你相处的每一刻不可重复的时光。
如果有人讥笑我没出息,我乐于承认。在我看来,有没有出息也只是人生的细枝末节罢了。
但命运列车仿佛在运行中出了bug, 周国平仅仅跟妞妞小天使渡过了不到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妞妞就被确诊为“双眼多发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非常高。
一个刚刚还沉浸在幸福中的父亲,要接受自己怀抱的孩子是个癌症晚期患者,这是何等残忍的打击;一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父亲,却眼看着孩子一点点被恶魔吞噬,这是怎样的苦难。
妞妞既聪明又漂亮,八个月就会说话,一岁就能说完整句子,一岁四个月就可以自由地表达了。但妞妞语言能力强大的原因却如此悲凉,因为她的视力在几个月时就消失了,她不得不借助触摸和语言来“看清”这个光明的世界。
如果我不读这本书,真的完全无法想象,一个父亲陪伴自己心爱的女儿,所做的事情竟然是---等待死亡:一万三千五百片安定药片,一针接一针的杜冷丁,也无法解救剧痛中的妞妞,这些药力,麻醉的只是大人们的神经而已。伴随着已经面目全非的妞妞的弥留之际,是父亲的无力感,对安乐死的纠结,和各种怪诞的噩梦。。。
妞妞去世后,周国平久久不能释怀,直到他把妞妞只有562天的一生写成了书。这本《妞妞》是回忆,是宣泄,是疗伤,是怀念,也是妞妞永生的坟墓。
周国平后来又一次再婚,并有了《宝贝,宝贝》中健康漂亮的女儿啾啾。毋庸说,他必定与一般父亲的感受不同了,格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亲情。
《妞妞》最让我感动的地方,除了饱含深情的文字和痛彻心扉的苦难,还有时间的价值和力量。
妞妞去世一年后,周国平把自己关起来写这本书。《妞妞》的手稿经过两年多的润色后,并没有着急问世,而是放在书架上沉淀,这一放又是两年。五年后,周国平仍然没办法对手稿做出很大的修改,终于决定交给出版社。
我想,也许因为这种心情故事,只有深陷其中才有的灵感,不是靠写作技巧能编出来的,所以当他从特定环境中出来,更贴切的体会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当时的情感是最真切的也是无可挑剔的不可取代的。
《妞妞》问世后,周国平对读者说没必要入戏太深,他说这就是家事而已,并且是令人不太愉快的家事。
但也许是人性本善,也许是这个小概率事件被周国平纪录得太真实了,读者不分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只要读过这本《妞妞》的,无不为之动容。
我不看周国平的哲学著作,只说这两本生活随笔。它们当然都是主观的,文学作品又有几个不是呢。
网路上对作品、作者有争议很正常,更何况周国平这样个性十足的作家。
学哲学的周国平也没客气,他理直气壮地在序中给与定义,“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他的意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别杠我,杠就是你对。
(谢谢您的阅读,有缘人梦旅人原创,公众号同名,欢迎留言转发,侵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