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绘画杂谈(之二)
作者:色彩大师曾涤尘
曾涤尘作品《母与子》暗物质绘画杂谈(之二)
——信口开河谈“空灵”
空灵是个好东西!人们对不可知物永远存在敬畏和好奇,也想去探索其究竟,其实这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发动机。
文学艺术虽然不如科学那样功利,但更具深远的影响!
“你是说文学艺术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是这样,它具有无限的魅力和生命力。就拿暗物质的一种表现手法‘空灵’来说,它就具有无限的魅力!”
其实“空灵”一说,首先出于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是谓无状之状”,然后在中国画中发扬光大。
这里说一个小故事,一欧洲人买了一张国画,发现画面上还有一大块地方没画一笔,于是找到画家,要求他在空白的地方再添点东西……
这就是西方人的思维,他们只有唯物论的头脑,一点都浪漫不起来,怎么也看不出空白的地方也存在有东西。所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他们的绘画都是写实的,画的只是眼睛能看到的一切,也就是对葫芦画瓢,只有克隆和复印客观对象。我看他们充其量只是一个制作标本的匠人而已。所以艺术必须超越现实,也就是必须按照暗物质绘画理论将现实中看不到的一面表现出来才够完美。
谈到这里,想起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如“变形记”就是充满了魔幻,而不是绝对写实的,但又含有写实的成分在内,也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具有两面性 ,也就是具有看得到的一面和看不到的一面,这正是老子所主张的“有”“无”相生的自然规律。能够很好的表现隐藏在物体另一面的东西——暗物质,才算是至美!暗物质绘画就要追求这种完美。
“但是残缺美也是一种美呀?比如断臂的维拉斯……”
“啊,你不提我倒忘了,这个断臂的维拉斯正好是个很好的例子。她的美和神奇恰巧就在这两只残缺的手臂上,它看不见,但的确存在于看不见的虚无之中(在暗物质中),所以使人产生了无尽的想象!所以无论谁企图将手臂修复都不好看,都不可能达到这种隐藏之美!这也充分的证实了中国画所提倡的‘空灵之美’。通过这个个案,也说明了中国人对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事物有着天生的感悟。”
表现美丽的事物,不但需要技巧,更需要有敏锐的直觉和一双审美的眼睛。
曾涤尘2018年8月31日写于写生路上
曾涤尘作品《花》 曾涤尘作品《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