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中国史纲50讲》摘录1
“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你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你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这个目标要如何设定呢?
这首先取决于你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世界。
而只有当你搞清楚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理解了过去,理解了历史,才能搞清楚当下自己在哪里,然后才知道该如何规划未来。
所以,越是一个需要规划未来的时代,就越是一个需要回顾过去的时代。
历史的功用,不是让你知道几个八卦,知道四爷和十四爷到底应该是谁继承皇位,司马懿和杨修到底啥关系。
历史真正的功用,是帮助你通过过去看到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我会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为你梳理中国历史。
从时间上,我会从3000多年前的武王伐纣、周朝取代商朝开始,一直讲到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奇迹。你会看到这些重大变化的真实逻辑。
在空间上,我也会带你看看在中原以外,在草原、在高原、在海洋上,都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变化。
从内部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多元成分的国家。
从外部来说,中国在近代开始成长为世界秩序当中的一个枢纽。
搁置价值判断,不断努力进入到深层的历史运动逻辑进行分析。
历史本身是各个行为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
要说到博弈,就有两个事情必须纳入考量:
一个是博弈的内部动力机制,一个是博弈的外部约束条件。
内部动力机制是什么呢?主要就是人们的欲望。
外部约束条件是什么呢?主要是博弈当中可用的各种资源,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用两个词来总结,就是欲望和秩序,我把这两个东西称为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具体的历史中,并不是什么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抗,而是各种不同的博弈主体不断地变换结盟关系,并调整他们的行为策略。
究竟和谁结盟,取决于它们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相对力量关系,以及它们所掌握的资源类型,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策略。
在博弈中,气候变化和技术变迁又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变量。
在资源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些群体的博弈会逐渐达成一个均衡点,社会结构就稳定下来了。
但是,如果发生气候变化,或者重大的技术变革,导致资源数量和类型又发生巨大变化,就会再一次打破原来的均衡,社会结构就得再一次重构,出现重大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变迁和大转折,其底层的逻辑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