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散文想法

饱和的幸福

2018-12-09  本文已影响23人  心尘泊岸

她整个人几乎是被扛了进来,好不容易放上检查床,却乱扭乱动,不肯配合。幸亏有那一对年轻人,想必是她的子女吧,耐心劝说,像哄小孩一样解释安抚许久,才好不容易帮她摆好了检查体位,可她仍然不停地抹着眼泪,哭得像个孩子……

这是那天早晨检查室的一幕,她是一位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年女性。在未走进检查室之前,就听麻醉师说她比较害怕,被家人硬拽了进来,但没想到,竟然真能恐惧到如此地步。

胃镜检查因其介入性,一般患者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或者焦虑,但无痛胃镜由于是全身麻醉,整个检查过程患者都将处于无意识的睡眠状态,就像做梦一样,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和痛苦,当然,基于对检查的了解有限,很多人难免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恐惧和焦虑,可像她这么严重的,还真是第一次遇到,但再回头细想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态度,似乎又不难找到答案了。

显然,这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看得出来,平日里,她定是被体恤娇宠惯了,但家人过度的宠爱和呵护无疑正是造成她不愿配合检查,并特别恐惧焦虑的主要原因。

在笑叹我们都是女汉子,原来是因为没人娇惯的同时,不由得深思,如此这般的被宠,真的好吗?她能享受的幸福指数,真就高吗?

诚然,爱和被爱,永远是幸福不变的主题,尤其对于女人,生活中,能有人知冷知热,体贴入微,病痛时,能得到嘘寒问暖,悉心照料,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但是,像这样不理性的行为退化,不能不让人唏嘘。

或许是在医院呆得久了,看多了病痛与关爱的故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庭和亲情的重要,也更能懂得,当病魔绑架个体时,与痛苦搏斗的,不仅仅只是你自己,很多时候,家人承受的精神痛苦,或许一点也不亚于患者本人。那种无力掌控,又爱莫能助的感觉,实在是非常折磨人。有时候真恨不能生病的是自己。

大多数善解人意者,多会正确地去面对疾病,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小病痛,患者多会体谅家人的担忧,至少也能做到不去节外生枝,放大痛苦,或是采取对抗哭闹等既有失常态,又不利疾病诊疗的行为。

当然,生病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不同程度的不适只能患者本人来承受,需要关心安抚也是人之长情,我要说的是,抛开疾病本身,一个过度被宠溺的对象,她本身能感知到的爱与关怀,到底会有多少?

记得小时候,每逢夏季,大伙都喜欢铺张草席在外乘凉,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中,谈及村子里的一个女人,每天晚上睡觉都是要枕在丈夫的臂弯方能入睡。那时候的山村还非常闭塞封建,这样的事情在乡亲们眼里,不说大伤风化吧,至少也算是个茶余饭后的好谈资。

当然,那时候的我还很幼小,并不能懂得什么关爱与幸福的字眼和含义,我只记得那个女人,整天游手好闲不说,还总是一脸愁容与满腔幽怨。现在想来,那些愁怨大概应是她对生活的极大不满吧,但在我们看来,她的老公和家人,对他总是温存体贴的。

再回顾此次接诊的这位患者的行为,既非羡慕,亦无意指责,只是因为她让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在家偷喝糖水的情景。

一只小小的白色瓷杯,被我不断地加进去白糖,然后自水瓮里舀些凉水,用筷子使劲地搅拌,到最后,白糖不但不再融化,连喝起来口感也似乎不再那样甜蜜了……

那个盛夏的黄昏,我还不知道有个字眼叫做“饱和”,但很多年以后,当我学习到这个词语的时候,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了那天的情景。

糖之融化,想必都能深谙它具有的饱和度,那么,关乎温暖的感知和幸福呢?

有一句话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对于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的人来说,恐怕已经不仅仅只是不能品茗一杯白糖的甜蜜了。相信有很多时候,会像这位患者,被过分的忧虑和不悦绑架,只因为,幸福于她,已然太过饱和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