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  本文已影响25人  游弋的虾米

陪女儿在医院打针。

病房外,有个小婴儿在打针时一直不停地哭。

女儿问:“爸爸,那个小宝宝为什么总是哭啊?”

我说:“因为她太小了,还不会说话啊。比如说要是你困了、饿了、疼了、难过了,都会直接告诉爸爸妈妈。但是小宝宝不会说话啊,她只能通过哭来告诉爸爸妈妈她不舒服了。”

想起女儿有时一难过,也不愿意交流,总是自己掉眼泪。而且还总是喜欢美其名曰“我是小宝宝”。于是我趁机问她:“现在,你觉得做小宝宝还很好么?”

女儿想了想,说:“不好。还是自己能和爸爸妈妈说比较好”

我一直以为,哭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记得心理咨询师基础教材也曾解释过,婴儿期孩子的哭是向成人索求照顾和关注的一种方式。但我对此一直没什么体会。

今天和女儿一问一答之间,忽然对这个解释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和感悟。

是否可以做一个这样的解读呢:

哭这种表达方式体现成人身体上,可称之为一种“表达上的压抑感”,即是——

因为你不懂我而我又没有办法说出来,从而产生的一种极度无奈焦急和委屈感。同时也包含着当下安全感的缺失和对重要他人的依赖。

哭,变成了重回婴儿时期的一种最原始的沟通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