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醒”,不被“劝和”,是种能力

2021-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初苗说

能够“心安理得”的人,都是能“自洽”的人。

我想说的是,那些哪怕是干了“亏心”事的人,能够心里不亏的人,肯定不会觉得这件事是“亏心”的事儿。

他总能在自己的价值体系, 逻辑关系里找到“理由”,进行自圆其说。

老板“随性”的交代事情,一边计划着“大计”的会议讨论,一边紧急救火似的想要抢占领地。

没有前面的“探测员”,等终于意识到要做的时候,已经是事情的“尾巴”了……

结果就还是一通:没干好!

习惯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人,总会思考是自己哪里的不对,没有做好。

也不会怀疑是不是老板的问题?是不是没有决策好工作的节奏?是不是对于这个事情真实的是他也不甚了解,却在总指挥的位置?

“好员工”会想,是自己哪里没有“提前”做好,才会导致事情的被动;然后再想想其他,得出结论:一定是自己不够好,能力不够,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以至,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加的小心翼翼——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很笨,很“弱小”;哪有什么资格和力量奋起反抗的较量?

然后,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好像也没什么进步。

再有一个结论:我果然资质平平。

对事情有看法,有整体眼光和格局的人,会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形态去判定这个决策的“正确”和偏颇。

不会对人产生怒怼,更不会对自己产生不自信的怀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学习的人总是能那么有光的走在“前头”,让人仰望的觉得“好有本事”。

哪怕是觉得犯了职场里的“大忌”,还是能够“地位稳固”。

最怕的是有些组织,刚愎自用的不容反驳;情绪、人际成为了主导甚至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一个非常消耗的组织。

习惯了这样环境的人,要么在“关系”里游刃有余,要么在“能力”与“关系”里相互挣扎。

能够“自圆其说”的人,留下了;不能“自洽”的人,也就离开了。

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值得”你放弃自己,去迎合、融入其中;看似“成功”的融入,也许就是自己优秀的丢失。

辨别真的能有“提高自己”向上的组织,是很重要的事情!

保持自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