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简书电影

美国病人

2017-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2ihuatanejo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预计未来五年内将横扫互联网行业的亚马逊帝国去年出品的剧情题材电影。我看完了,我难过了。法律证明当事人无罪的,自责却致当事人于死地。

当我得到一部我想看的电影。我会做接下来的三部分工作。第一,像预习一本书一样,我会通过智库软件,搜寻关于导演和主要演员的全部事迹。第二,我会目不转睛地从头到尾欣赏完整部影片,包括背景音乐。第三,回想这部影片的几个重要转折点。以上工作只是流于习惯,剩下的便是关于写作了。我的随笔,仅仅代表个人的所思所感,毕竟这是个抒情的时代。非专业也不具攻击性。对于仁者见仁的地方,求包容,望海涵。

肯尼斯·罗纳根,关于导演我几乎一无所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他是一位55岁留着络腮胡子的美国人,不修边幅。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自导自编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因此导演的性格和天赋在这部电影里面容易表现的突出。从导演的容貌来看似乎为这部丧逼电影奠定了感情基础。

卡西阿弗莱克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受哥哥的影响他成为了一名影视导演。所以不难理解他何以在电影中表现出失去兄弟的悲恸之情。

我很好奇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为什么要挂英国第二大城市的名字,这显然是我的钻牛角尖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既不是全球第一座工业城市,亦不是新布尔什罕州的曼彻斯特小镇。他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试问“海边的卡夫卡”和卡夫卡有半毛钱关系?正所谓小城故事多,所以导演把故事的发生地搬到这样一座海边的小镇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英国人保守,美国人开放。不表露自己的内心,更像是英国人的做法。我熟知的遭遇厄运以后的美国式做法更多地是抱怨,比如《阿甘正传》里的丹中尉,和《本杰明巴顿奇事》里被闪电几中过五次的养老院老人。但是美国人也会迷茫。电影中李钱德勒给我的感受更多是抑郁和挣扎,不选择与过去和解。

李钱德勒是孤独的,他不擅长与人交流。李又是一个热爱家庭的人,没有一句“我爱你”,通过挂电话后的自残和相遇后去酒吧斗殴可以看出他一直爱着前妻兰迪。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是通过穿插哥哥对自己的关心可以看出李对哥哥的去世是极其悲伤的。孤独是名片,爱是枷锁。这样一个怪人,最终不愿意留在海边的曼彻斯特。“Ican't bear it”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我看来,远离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个逃避过去的不错选择。但一个更重要的选择是李必须重新组建一个家庭。彼时他将成为一个像他哥哥那样受人尊敬的男人,而不是一个曾经的二流子。这一切取决于他自己。资本主义的福利待遇让他远离了死亡,但是他需要一个从行尸走肉变成快乐的人的转折点,影片中转折点一直没能出现。没有正能量的体现恰恰引发了受众的无尽思考,而第一视觉的表达以及穿插帮助我们认识到深陷过去的泥潭有多么不值得。李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人很难原谅自己对亲人的伤害。这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也增添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如果悲剧发生在内陆,那么我愿意来到海边,租一叶扁舟,最好是没有回忆的海。海边的曼彻斯特,故事就发生在海边,似乎整个大西洋都变成了死亡之海。海能带给人放松,火灾让人崩溃,李经历了水深火热,他是一个倒霉蛋,一个懦弱之徒,一个普通清洁工,他也是一位曾经的父亲,一位合格的丈夫,一个经验丰富的工人。不管什么时候与过去和解,都为时不晚,大概是导演带给我最有价值的启迪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